百科网(百科之音)

白蛇传许仙与白娘子

时间:2020-04-09 20:12:22

白蛇传》是中国著名民间传说。与《孟姜女》、《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又名《许仙与白娘子》。故事成于南宋或更早,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描述的是修炼成人形的蛇妖与凡人的曲折爱情故事。

Legend_white_snake1.jpg

《白蛇传》传说发生在宋朝时的杭州、苏州及镇江等地。流传至今有多个版本,但故事基本包括借伞、盗仙草、水漫金山、断桥、雷峰塔、祭塔等情节。角色法海的原型来自唐朝的金山法海禅师。

禅宗故事

相传唐朝沩仰宗禅师金山法海修建镇江金山寺时,有一白色巨蟒占据寺地不动,工人原本要打死该蛇,法海不许,于是集僧念诵《金刚经》、《法华经》、《楞严经》等,念了一日,该蛇即自行离去,后大雨,水淹数日方退,人称“龙王争伽蓝”。宋朝宰相张商英诗曰:“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小说家者流,演之为《白蛇传》。

基本情节

白蛇传

镇江说书

有一名累世修道的禅宗僧侣,精通佛法,但是为人暴躁易怒,故未能修成正果。他在禅院担任住持时,有一名檀越施主名叫吕博,屡屡发心捐献护持,禅僧说:“未来世,老衲当度君入道。”,而后涅槃。吕博于是大作佛事,以报答师恩。吕博返家时,路见有人要杀白蛇,即以银两买下白蛇,将蛇放生。

白蛇修炼成精,跟踪吕博好几年,却找不到机会可以“以身相许”,报答吕博。她发现吕博取了一部分禅僧的舍利子放在香囊,早晚烧香供奉,白蛇好奇将舍利子吃了,得到了千年道行,而吕博却已病死。白蛇却因为这样窃取禅僧的道行,而亏欠了禅僧。

白蛇查出吕博已经转世为许仙,白蛇化身为美女,走在苏堤的映波桥边,看到一乞丐手中拿一青蛇,要挖蛇胆卖钱,于是买下青蛇,青蛇亦是妖精,因故沦落到乞丐手上。青蛇与白蛇结义为姊妹,称白蛇为大姐,并担任白蛇的婢女,号称“小青”。

十八年后的清明,白蛇思凡下山,化身为白娘子,打算报答许仙。她与小青同到杭州,假装向许仙借伞,趁机相识并定情。两人不久后成亲,迁往镇江经营药店。

禅僧转世为法海和尚,继续在镇江金山寺修道,法力高强,他路遇前世的爱徒许仙,见到许仙脸上皆是妖气,得知白娘子和小青为妖怪,故数次破坏许仙与白娘子的关系。许仙听信法海之言,于端午节之际用雄黄酒灌醉白娘子,使之显示出原形,而许仙看到娇妻化成白色巨蟒,也因此而被惊吓致死。白娘子为救自己挚爱的夫君,冒生命危险去峨嵋山盗神草,救活了许仙。

复活的许仙对白娘子感情太深,法海无法伏魔,于是将许仙软禁在镇江金山寺,甚至要逼许仙出家,不许他们夫妇团聚。白娘子为了救回许仙,和小青一道跟法海斗法,不惜引西湖之水,水淹金山寺,溺毙生灵无数;但因为身怀六甲,法力不足,亦无法打败法海。许仙趁机逃回杭州,在断桥边与白娘子相会,白娘子也生下孩子,当是时,许仙梦见一蛟龙飞过仕林苑,故将此子取名许仕林,字梦蛟。

法海借佛法将白娘子收在钵中,镇于雷峰塔下,拆散了许仙与白娘子,小青得以逃脱。白娘子在钵中哀号不已:“大和尚赦我,我有小儿,无人养育。”法海指著塔前铁树,说:“此铁树开花,汝即解脱。”但是这铁树已经五百年未曾开花了。白娘子在临别时,交代小青嫁给许仙为妾,照顾许仙与儿子,大多数版本中,小青没有子女;有些说书版本中,小青也与许仙生了一子,名曰许儒林,字梦龙;小梦蛟两岁,与梦蛟同科进士。

二十年过了,白氏之子许梦蛟苦读有成,高中状元,衣锦还乡,小青带着他塔前探母,探母时跪倒在地,将皇帝御赐的“簪花”官帽挂在铁树之上,相当于“铁树开花”,于是雷峰塔破裂,白娘子也得以释放,与许仙、小青、梦蛟一家四口团聚。此时法海圆寂,临终前,见到观音菩萨与善才龙女来接引,了却前世因果,往生普陀净土。

杭州说书版

宋朝时,八仙之一的纯阳真人吕洞宾,打算广度众生,化身一个衣衫褴褛的小贩,在西湖断桥边卖金丹做成的圆仔汤,但乏人问津,正当吕洞宾心灰意冷的时候,当时还是幼年的许仙买了一碗,只吃了一粒汤圆就饱了,还三天三夜无法吃东西(辟谷),亲人拉着许仙急忙跑去找吕洞宾,吕洞宾知道许仙没有仙缘,大力压其腹部,就吐出汤圆。汤圆掉进西湖一只乌龟精面前,乌龟精正打算要去咬,却被正在湖中修炼的白蛇(白娘子)抢先吞下,长了五百年的功力,乌龟失去了成仙的机会,含恨而卒。白蛇就此与许仙结了缘,而却与乌龟精结下累世之仇。

白蛇为了报答恩情,化为白娘子嫁给了许仙,生下了许士林。但乌龟精转世为人,即是法海和尚,精修佛法,最后将白蛇与许仙拆散,白蛇发动水淹金山寺,但不敌法海,最后法海以法术把白蛇压在雷峰塔下。

白蛇的女侍青蛇精小青逃到骊山礼拜白娘子的老师骊山老母,骊山老母同情她,传给了她雷法,小青再回金山寺偷袭法海,并发五雷打破雷峰塔,救出了白娘子。白娘子、小青、许仙三人相拥落泪。小青偷袭法海,法海所料不及,当青蛇引雷要劈死法海之时,骊山老母(或其他神佛)不忍小青造孽,又出面拯救法海。最后法海、白娘子、小青、许仙等都引归天庭,四人皆成真仙,许士林考中状元后,在伽蓝中奉祀四人与骊山老母。

杭州人也常流传另一个版本的故事,小青习得骊山法术,追杀法海,法海水遁,潜入西湖,小青怒咒西湖,西湖水枯,法海无处可逃,身穿黄色袈裟遁入湖畔巨蟹之腹。后来许仙夫妇终于团圆,而法海却法术失效,无法出离,只能留在蟹腹中,所以现在的螃蟹腹中的蟹膏是比丘袈裟般的黄色。

梦花版

另一个脍炙人口的版本则是清末梦花馆主的《白蛇全传》: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白蛇,偷吃了蟾蜍精的仙丹后便修练成神通广大的妖精,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蟾蜍精转世为金山寺和尚法海,为了报复白素贞盗食仙丹,并说服许仙在端午让白素贞喝下雄黄酒,白素贞不得不现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将许仙救活。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白素贞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

流传

京剧中白蛇传三主角的形象。从左至右:许仙、白娘子、小青

《白蛇传》在中国广为流传,开始时是以口头传播,后来民间以评话、说书、弹词等多种形式式出现,又逐渐演变成戏剧表演。后来又有了小说,民国之后,还有歌剧、歌仔戏、漫画等方式演绎,近年来也有根据《白蛇传》拍成的电影,编排成的现代舞,新编的小说等等作品问世。这个故事以《白蛇传》的名字出现大抵出现在清朝后期,之前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名字。

《白蛇传》不但在中国流传,在日本也有拍成过动画电影。《白蛇传》的传说,一说认为同印度教有关。印度教的创世,就是从两条大蛇(那伽)搅动乳海开始。东南亚也有类似《白蛇传》的故事,元代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就记述了真腊国王有一“天宫”,夜夜登上天宫的金塔与化为女身的蛇精交合[2],也是人蛇交媾故事的雏形。此外,1819年约翰·济慈中的拉弥亚即由蛇幻化而成。后来与青年利西乌斯(Menippus Lycius)结为夫妻,结婚当天,来了个阿波罗尼乌斯(De Vita Apollonius),识破拉弥亚是蛇。因此,有学者认为《白蛇传》的故事有可能是中国的故事与印度的神话糅合而成的传说。

法国学家儒莲曾将《白蛇传》翻译成法文。

历史变迁

《白蛇传》的故事早期因为以口头相传为主,因此派生出不同的版本与细节。原来的故事有的到白素贞被镇压到雷峰塔下就结束了,有的版本有白蛇产子的情节,还有版本有后来白蛇之子得中状元,祭塔救母的皆大欢喜的结局。但这个故事的基本要素,一般认为在南宋就已经具备了。

唐传奇

在唐朝,就有蛇化为人形与人发生关系的传奇。唐人传奇《白蛇记》中,讲述了一个白蛇与人的故事:陇西盐铁使李逊的义子李黄,在长安东市遇见一个白衣绝色美妇,便相随其后。与白衣女子尽情欢饮三天后回家,头重卧床不起,后来全身化为水,只剩头颅。原来女子是一条白蛇修炼成精。另一个故事是:凤翔节度李听的从子李管任金吾参军的时候,自永宁里出游,到安化门外,遇见一驾白牛银车,旁边有两名女子的骑白马而行,便尾随而上与两女攀谈,赞其美貌。两女称家中有姐妹容貌更佳,于是李管就随着两女到其住所,到处飘香,果然见到一位美女。回家后李管便头痛裂开而死。家人问起奴仆,奴仆称:公子闻到异香,我们只闻到蛇臊味。家人慌忙到女子住所查看,只见到荒园一座,有白蛇盘桓,于是将白蛇打死而回。

这两则传奇除了有白蛇与男子相遇的情节以外,主要讲的是蛇精化身美女诱惑男人,基本和《白蛇传》没有关联。故事的寓意主要是年轻男子不可贪恋女色,行为轻浮。

宋代话本与地方传说

《西湖三塔记》中的白蛇传说。讲述白娘子是一条专吃青年男子的白蛇精。

宋朝以后,各种话本传说故事更加丰富。《清平山堂词话》第三卷记载了一则与蛇妖有关的故事:《西湖三塔记》。《西湖三塔记》讲的是临安府的一个后生奚宣赞在西湖边游玩,救了女娃卯奴。送卯奴回家后,却被卯奴母亲白衣娘子扣押住,准备结为夫妻。谁知这时手下又抓到了新的漂亮后生,就准备挖了奚宣赞的心肝来下酒。奚宣赞在卯奴的帮助下逃回家中,却又被捉回,幸得再次逃出。后来奚宣赞的叔叔,龙虎山的奚真人施展法术,使妖怪现了原形。原来白衣娘子是白蛇精,卯奴是乌鸡精,捉人的婆子是只水獭。于是真人在西湖造了三个塔,将三个妖精镇压在三塔之下。

《西湖三塔记》中的白蛇妖精并未与男主人公相恋,而只是想要结亲。这则故事是对当时男权统治下女子外嫁命运的反向描写。儒家礼教社会中婚姻以男性为主,男权压迫女性。这则故事中则恰好反过来,婚姻以女子为主,所以自然是妖邪,最后被道士镇压。

此外,在南宋宫廷说书人的话本之中,有《双鱼扇坠》的故事,其中提到鬼女孔淑芳与徐景春(而非许仙)相恋情节,与后来的《白蛇传》类似。

故事成型

目前发现《白蛇传》的最早的成型故事记载于明末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清代初年黄图珌的《雷峰塔》(看山阁本),是最早整理的文字创作流传的戏曲[3],他只写到白蛇被镇压在雷峰塔下,并没有产子祭塔,“方脱稿,伶人即坚请以搬演之”,“一时脍炙人口,轰传越间。”。方成培认为黄本“在知音者翻阅,不免攒眉,辞鄙调讹,末暇更数也。”后来又出现的梨园旧抄本(可能是陈嘉言父女所作,现存本曲谱已不全),是广为流传的本子,有白蛇生子的情节。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故事中的小青在原来故事中不是由青蛇精变成的,而是青鱼。这在《双鱼扇坠》、《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里有明确的描写。后来又改编为峨眉山中的白蛇与青蛇修炼成仙结伴到西湖游玩而与许仙相遇的故事。而许仙的名字最初是许宣,后来才慢慢变更为许仙的。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白蛇传》戏曲在第一折戏“双蛇斗”中说在峨眉山得道的白蛇仙姑白素贞思念凡尘美景,为此下山欲享人间快乐,在途中遥望幽谷深处紫气冲天,定有精灵在此修炼,于是便独自闯峰越岭,后被青蛇拦住了去路。这里的小青是青峰山光华洞的青蛇大仙,为男儿身。他见白蛇品貌端正,欲与她在青峰宝洞结为终身伴侣,共求正果。白蛇不肯,便与青蛇打斗起来,由于白蛇有七千九百余年的道行,青蛇不敌于她只好变身为一个青春女婵娟,与白蛇结拜为金兰姐妹,愿终身侍奉于她。

清朝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方成培改编了三十四出的《雷峰塔传奇》(水竹居本),共分四卷,第一卷从《初山》《收青》到《舟遇》《订盟》,第二卷是《端阳》《求草》,第三卷有《谒禅》《水门》,第四卷从《断桥》到《祭塔》收尾。除删除《描真》等无关紧要的戏份,方氏将《药赋》中介绍一百四五十种中药的剧情删去,又新增了《夜话》、《端阳》、《求草》、《断桥》等戏,丰富了剧情,该戏大为增色。《白蛇传》故事的主线纲架自此大体完成。方氏称:“原本曲改其十之九,宾白改其十之七。”而这出戏的本子,在乾隆南巡时被献上,因此有乾隆皇帝御览的招牌,使得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没有人不知道《白蛇传》的故事了。后来在嘉庆十一年,玉山主人又出版了中篇小说《雷峰塔奇传》。嘉庆十四年,又出现了弹词《义妖传》,至此,蛇精的故事已经完全由单纯迷惑人的妖怪变成了有情有义的女性。在清代末期到民国初年,江荫香托名为“梦花馆主”,根据大量的口头传说和文献作品重新编撰成为一部白话通俗章回小说寓言讽世说部前后白蛇全传》,其中前白蛇传四十八回,后白蛇传十六回;作者在广为流传的白娘子传说基础上又增添了浓厚的情节和趣味,使整部作品的可读性大大增强,在后世的戏曲和影视作品也多以该作为蓝本进行创作。

衍生作品

日本东京练马站内,动画电影《白蛇传》的纪念碑

清代中期以后,《白蛇传》成为常演的戏剧,以同治年间的《菊部群英》来看,当时演出《白蛇传》是京剧、昆曲杂糅的,但是还是以昆曲为主,同时可以看出,《白蛇传》中祭塔的情节产生的时代较晚。

现代,有根据《白蛇传》拍成的台湾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基本是按照已经形成的故事再加的一些内容。此外,还有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小说《青蛇》亦是根据白蛇传创作的,而后经香港著名导演徐克拍摄后搬上银幕。台湾明华园戏剧团的白蛇传歌仔戏露天表演,常在端午节前后演出,故事内容无较大的改编,但在舞台设计上与传统戏剧表现的设计,有许多突破,其中水淹金山寺的桥段更出动消防队的洒水车,还有吊纲丝的设计,制造出白蛇与青蛇腾云架雾的感觉。另外,本作也被日本东映动画改编成同名动画电影《白蛇传》(1958年上映),是日本史上第一部彩色长篇动画电影,堪称日本动画史上的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本作中按照了原本故事的设定──小青是青鱼而不是青蛇)。

这个故事经过了近千年的演变,除了故事情节不断丰富外,人物性格也在逐渐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