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百科之音)

地狱

时间:2020-03-07 19:44:06

地狱,被一些人认为是人死亡后灵魂会到的地方。在族传统宗教观念中,地狱是阴间地府的一部分。地狱的观念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宗教信仰观念中,如道教佛教、印度教、现今的犹太教和基督宗教中的一些派别、伊斯兰教等。其实阴间和地狱的性质不尽相同,阴间也称冥界,泛指亡魂所在的空间,而地狱特指囚禁和惩罚生前罪孽深重的亡魂之地,可以说是阴间的监狱和刑场。

423px-Hell-fresco-from-Raduil.jpg

地狱。

保加利亚拉杜伊尔的圣尼古拉教堂内中世纪壁画的一个细节

地狱的观念同时出现在古代东方的印度和西方的西亚,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其最初来源可能是位于两者之间的伊朗高原。早在公元前1800年古波斯的拜火教就有这样的描述:末日审判是有一个大火坑,好人在那里被牛奶和蜂蜜浇灌,而坏人则被熔化的金属熔液浇灌。有人认为这是东西方所有地狱观念的共同起源,研究古波斯宗教的学者也持此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佛教传入前中国没有地狱观念。以著有《东汉生死观》的余英时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中国道教原本已有地狱观念,佛教传入后又影响后来道教的地狱概念。

不同的信仰对地狱的理解会有所不同,但一般与人死后的灵魂会到地狱受审、等待轮回转世或受刑罚等事有关。地狱与痛苦的负面情绪有不可分割的联想,佛教认为地狱道是没有喜悦意和喜乐的地方,在六道之中最苦的境界;地狱道的是囚犯即“罪鬼”,这与鬼道中的鬼是不同的。

各种文化中的地狱

中国地区

在中国宗教信仰中,相对于人世间,有鬼神所居的“幽冥”、“天界”、“仙境”一说。幽冥,又称阴间、阴司、黄泉、幽都,主管人间生死寿夭,对生前善恶赏罚,为阴曹地府之所在。其构造体系,源自古代中国掌管刑狱的司法官僚系统。

幽冥(古时凡非阳世即幽冥,甚至包括天神与山精水魅的居住地)的概念大于地府(阴间中亡魂居住的地方),地府的概念大于地狱(地府中犯罪亡魂被拷打的地方)。一般人死后,先到各县、州、府、都城隍处接受初审,再逐步移送地府。根据《太平经》,人在世间,“为善亦神自知之,恶亦神自知之”,行善之人,则其在阴曹的命簿“无恶之辞”,“天见善,使神随之,移其命籍,著长寿之曹”,不仅能长寿,而且还能让子孙得福,上善之人则能成神;行恶之人,死时则入恶曹地府判罪受罚,而以后还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道教受其影响又发展出了十八层地狱的概念。

佛教

佛教以地狱(捺落迦)为六道(或说五道)之一,认为命终后,依生前所造善恶业力,而投生六道轮回,作恶业者,投生于地狱或其它恶趣,作善业者,投生于天界,修诸梵行、止观者,能导向涅槃脱离轮回。在佛教的宇宙论中,地狱界为轮回流转中最痛苦、最低劣的生存界,可分为极为炎热、烧烫的火狱,以及极度冰冷的寒狱这两种类型。投生于地狱不是永恒的,地狱有情(众生)虽长时受苦,但亦会因为恶业报尽,而再次投生于他界。

大乘佛教的菩萨圣者地藏菩萨,发愿于地狱之中(以威神愿力示现),救渡地狱众生。地藏菩萨生大悲心救拔六道众生,因地狱众生所受业报最为苦痛,故有“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悲切大愿。

文学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诗人但丁在《神曲》·《地狱》中详尽描写地狱的情况。但丁描述的地狱是一个大漏斗,中心在耶路撒冷,从上到下逐渐缩小,越向下所控制的灵魂罪恶越深重;地心是魔王撒但掌握漏斗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