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百科之音)

尚书省

时间:2020-03-14 22:23:40
分类:三省

尚书省,是中国从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t019fc978e9bfb912f8.jpg

历史

尚书省是三省六部制中央政权体系中的三省之一,主要负责执行已通过审查的诏令。除尚书省以外,还有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的中书省,以及审查诏令内容的门下省。其中,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为决策机构、审议机构,尚书省则为执行机构。尚书省长官称为尚书令尚书仆射副之。尚书省下设左右丞,分管六部。

周代至秦朝

周代的司会相当于尚书;秦时,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法书,故谓之尚书。

代至南北朝

汉承秦制。及汉武帝游宴后廷,始用宦者主中书,以司马迁为之。中间遂罢其官,以为中书之职。至汉成帝建始四年,罢中书宦者,又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四人分为四曹。王莽篡位后,东汉光武帝为防臣下擅专,乃亲总吏职,将政务中枢由三公府移入宫中,而由尚书协助处理,自此政归台阁,尚书成为机衡之任。

东汉有尚书台。 以后称尚书省,分为都省、尚书曹、郎曹三级。自魏晋置中书省,掌纳奏拟诏出令之政,职权过于尚书。

北魏分尚书为三十六曹;孝文帝改制后,以录尚书事为长官,令、仆射副之,置六尚书、二丞,权任颇重。

隋唐

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称帝,于开皇元年(581年)恢复了尚书省,使尚书省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而尚书省是全国行政的总汇机构,长官称尚书令。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设尚书为长官,后置侍郎为副长官,历代沿置。

唐沿隋制,曾改称文昌台、都台、中台,不久复旧称。唐代尚书省出居宫禁外,时号“南省”。

由于唐太宗在即位前曾担任尚书令这个职务,因此在唐朝此后的时期,这个官职非轻易授,而多以尚书仆射为尚书省长官。唯安史之乱后,郭子仪有大功于唐室,无官以宠之,遂授尚书令,且很快辞去。另唐朝末年,藩镇坐大,李茂贞曾为尚书令,朱温篡位前亦自称之。

不过,唐代三省制在建立不久就开始向二省、一省转变。这种变化的动因在于皇权对于相权的控制、以及提高行政效率。三省职能逐渐趋向混同合一。有宋一代,虽然三省名义始终存在,但是已经混同为一省。

金、元

金代海陵王于1156年废中书门下,只留下尚书省。这是中国制度史上一省制的正式确立。中书门下的存在,象征着三省互相制衡,皇帝尚未完全专权,海陵王的改革进一步提高皇帝权力,因为中书议政和门下封驳的作用已消失,尚书省只是执行皇帝命令而已。“1156年的政治改革是金代力求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政体的顶点。”

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尚书省主要负责财政事务,且时置时废,门下省则不复置。明初沿袭元制,由中书省统六部,但1380年罢中书省,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自此,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之制。

尚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