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百科之音)

羞辱

时间:2020-01-20 10:44:21

羞辱是贬抑一个人的自尊、傲气,以达致羞愧、导致谦卑的心态、降至卑贱身份或服从,它是社会地位刚被降低的人所感受到的一种情感。它可以通过恐吓、身体或精神虐待或欺诈而带来,亦可以是有人被发现犯下社会或法律上不被接受的行为而产生的尴尬。相对地,谦逊可以被单独用作去除自尊的手段,而羞辱必须涉及其他人,即使他们不一定直接地或心甘情愿地关连上。

特定形式

惩处和审讯策略

非三一派卡特里信徒在“信仰审判”中在火刑柱上被烧死(约1495年,含绞刑具和菲勒斯),由圣道明主持,佩德罗·贝鲁格特绘画的油彩板画1944年巴黎:两名被控与纳粹合作的女子赤脚、被剃光头、脸上被恪上纳粹标志游街示众

侮辱另一个人,通常是一个人彰显权力的一种方式,尤其在警队、军队或监狱等环境下,是一种被用作合法审问或非法拷问的手段,亦是一种常见的压迫、滥权或至虐待的形式。很多现已废弃的公开处罚方式固意设计成含羞辱成分,例如在违法分子身上涂柏油和粘羽毛、颈手枷、羞耻徽章(社会耻辱)以作“杀一儆百”之用。其中一些手法,如涂柏油和粘羽毛成为私刑的常用手段。在一些民间习俗,如英式示众游行Skimmington及Rough music,以及法式相等的瞎闹音乐Charivari,古意夸张地当众表示道德上不赞同有违者以作羞辱之效,从而把他们赶出社区。

美国部分州份曾尝试透过公布不法分子的名子和罪状(如娼妓或酒后驾车)来侮辱或者羞辱他们。在2010年的广东东莞,中国警方逮捕了一些妓女并为羞辱她们而游街示众,舆论哗然。国家公安部谴责当地警察并表明这样的惩罚是不允许的。

纳粹德国时期犹太人被迫羞辱

在广义的人性层面下

“瓦勒良皇被波斯国王沙普尔的羞辱”(The Humiliation of Emperor Valerian by Shapur, King of Persia),小斯·霍尔拜因绘画

唐纳德·克莱因(Donald Klein)形容羞辱为“一种强大的人事要素,但在各种因素下,常被‘个人和集体行为’的学生们忽视。它是在个人、群体及国家行为表态之间,一股具渗透性且极具破坏性的影响力。”

虽然是一种主观情感,羞辱有一种普遍层面适用于所有人类:“这是一股被贬低、被觉得不能感到自己的感觉。”

心理影响

被羞辱,尤其是被公开地羞辱,后果可是极巨破坏。一个被严苛地侮辱的人可能会引致严重抑郁、自杀倾向、严重焦虑症状如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失去一定地位,例如失去工作或被(正确或错误地)标签为罪犯,可令人无法再于自己的社群当中正常生活。受辱的人可能会被激怒并因而渴望报复,而一些人会感到生命无意义、无望和无助,甚至无法分辨现实或最终轻生。

屈辱的情感能产生“羞辱愤怒”(humiliated fury)当向内蔓延可以导致冷漠和抑郁,而向外扩展则可产生偏执、残暴行为和复仇的幻想。克莱因解释:“当它向外发泄,羞辱愤怒会不幸地创造更多的受害者,通常包括无辜的旁观者……当向内渲发,所产生的自我憎恨会使受害者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更不用说有爱和关心他人的能量。”他续道:“无论在哪一情况下,那些被羞辱愤怒情神耗尽的人会全神贯注于这愤怒或其因由上,被受伤的自尊心所包围……”

无意的羞辱

不是一切羞辱的行为都是故意的。有时,屈辱的感情可能单单因为误解而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