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百科之音)

燕然勒石

时间:2020-03-26 21:00:15

永元元年(89年),窦宪在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大破北匈奴,命班固作《封燕然山铭》刻石记功,史称燕然勒石。北匈奴在这次攻击中大伤元气,两年之后更被窦宪连根拔起,北匈奴被避西迁,30年后末代单于逢侯被击溃投降中国,北匈奴在中国的影响力从此消失。

800px-Xiongnu_empire.jpg

刻石位置

简介

东汉永元元年(89年),窦宪因遣客刺杀太后幸臣得罪,害怕被杀,请求出击北匈奴以赎死。此时适逢南匈奴单于请兵北伐,拜窦宪为车骑将军,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各领四千骑,合南匈奴、乌桓、羌胡兵三万余出征。窦宪遣精骑万余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北单于逃走。窦宪、耿秉乘胜追击,深入瀚海沙漠三千里(1500多公里),出鸡鹿塞(内蒙古磴口县西北七十公里),南单于走出满夷谷,度辽将军邓鸿出稠阳塞(今固阳),三军在涿邪山会师,大败北匈奴于稽洛山,至达和渠北醍海(屠申海),杀一万三千多人,俘虏无数。后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命中护军班固在燕然山刻石记功,班固作《封燕然山铭》,其辞曰:“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然后班师。

燕然山大捷使窦宪洗脱罪名,更获封大将军。两年后的永元三年(91年),窦宪再次精兵出击,遣右校尉耿夔、司马任尚、赵博等人率军出居延塞,在金微山包围了北匈奴单于,大破北匈奴单于主力,俘虏了北匈奴单于之母阏氏,斩杀名王(大部落王)以下五千多人。北单于逃走,不知去向。汉军出塞五千余里后班师,其距离之远创下了自汉朝出兵匈奴以来的纪录。

1990年代,蒙古国在杭爱山发现一处汉文摩崖石刻,但始终未能确认石刻。2017年7月27日至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与蒙古国成吉思汗学院组成的联合考察队在蒙古国杭爱山实地踏察。联合考察队的中方成员由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主任齐木德道尔吉教授、高建国博士组成,蒙方人员由成吉思汗学院校长拉布嘎苏荣博士、历史学家巴拉吉尼玛教授、国家电视台玛西巴图等人组成。经过辨识,初步确认此摩崖石刻即班固所书《封燕然山铭》。《封燕然山铭》作为中国中原文明所立边塞纪功碑的始祖,由此被重新发现。《封燕然山铭》以汉隶书写,刻在蒙古国中戈壁省德勒格尔杭爱县境内杭爱山一个支脉的向西南突出的岩石上,当地人称此山为Inil Hairhan(北纬45°10′40.3″,东经104°33′14.7″,海拔1488米),摩崖石刻宽1.3米、高约0.94米。联合考察队最终确认了该摩崖石刻20行约260余个汉字中的220余个汉字。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燕然勒石”作为典故经常出现。例如唐朝李峤《饯薛大夫护边》中的“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北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