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百科之音)

金朝大金

时间:2020-01-26 21:29:31

金朝,国号大金(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人建立的一个朝代。女真人原为辽朝的藩属,女真人首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诸部后,1115年于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建都立国。大金立国后,与北宋定“海上之盟”向辽朝宣战,于1125年灭辽,然北宋两次战辽皆败,金随即撕毁与北宋之约,两次南下中原,于1127年灭北宋。迁都中都时,领有华北地区以及秦岭、淮河以北的华中地区,使南宋西夏与漠北塔塔儿、克烈等政权和部落臣服而称霸东亚。金朝占据华北中原地区,以中国正统王朝自居,并逐渐以此为政权中心。因其灭北宋,金朝从意识形态上认为宋朝正朔已亡,不承认南宋为正统,并根据五行相生的原则选取生自宋朝“火”德的“土”德为王朝德运。

614px-Southern_Song.jpg

金朝与南宋、西夏、大理形势图。

金世宗与金章宗时期,金朝政治文化达到最高峰,然而在金章宗中后期逐渐走下坡。金军的战斗力持续下降,即使统治者施以丰厚兵饷也无法遏止。女真人与族的关系也一直没有能够找到合适的道路。金帝完颜永济与金宣宗时期,金朝受到北方新兴大蒙古国的大举南侵,内部也昏庸内斗,河北、山东一带民变不断,最终被迫南迁汴京(今河南开封)。而后为了恢复势力又与西夏、南宋交战,彼此消耗实力。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南北夹击之下灭亡。

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时对群臣说:“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宾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不坏。”于是,以“大金”为国号,望其永远不变不坏也。一说女真兴起于金水,“上京路,即海古之地,金之旧土也。国言金曰按出虎,以按出虎水源于此,故名金源,建国之号,盖取诸此。”按出虎亦曰阿之古,阿之古亦称阿古,为谓之乌古。按出虎亦日按春,“按春日金”,故国号名金,在部分文献中,“金源”因此成为金朝的代称,亦有现代学者研究认为,“金”实为女真的汉译,大金国意同“女真国”。

金朝作为女真族所建的新兴征服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质浓厚。初期采取贵族合议的勃极烈制度。而后吸收辽朝与宋朝制度后,逐渐由二元政治走向单一汉法制度,使金朝的政治机制得以精简而强大。军事方面采行军民合一的猛安谋克制度,其铁骑兵与火器精锐,先后打败许多强国。经济方面大多继承自宋朝,陶瓷业与炼铁业兴盛,对外贸易的榷场掌控西夏的经济命脉。女真贵族大肆占领华北田地,奴役汉族,使得双方的冲突加剧。当金朝国势衰退时,汉族纷纷揭竿而起。

金朝在思想文化方面也逐渐趋向汉化,中期以后女真年轻人改汉姓、著汉服的现象普遍,金廷屡禁不止。金世宗积极倡导学习女真字、女真语,但仍无法挽回女真汉化的趋势。杂剧与戏曲在金朝得到相当的发展,已盛行以杂剧的形式作戏。金代院本的发展,为后来元曲的杂剧打下了基础。医学与数学都有长足的发展,金元四大家的学说为中医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天元术的精进与《重修大明历》的修编为后来元朝数学带来重要的影响。

疆域与行政区划

金朝自金太祖立国以来,接连不断对辽朝、宋朝、西夏与高丽发动侵略战争。金太宗时,金朝先后攻灭辽朝与北宋,其疆域东到混同江下游吉里迷、兀的改等族的居住地,直抵日本海;北到蒲与路(今黑龙江克东县)以北三千多里火鲁火疃谋克(今俄罗斯外兴安岭南博罗达河上游一带),西北到河套地区,与蒙古部、塔塔儿部、汪古部等大漠诸部落为邻;西沿泰州附近界壕与西夏毗邻。南部与南宋以秦岭淮河为界,西以大散关与宋为界。金朝疆域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是原辽朝统治的东北区域与漠南地区,这是金朝龙兴之地,包括女真各部落的住地,还有契丹、奚、渤海以及五国部、吉里迷、兀的改等各族。金朝建国之初,对此一概搬用生女真旧制。如1116年金太祖占有辽东京州县以后,“诏除辽法,省税赋,置猛安谋克一如本朝之制”。即不管是辽籍女真族、汉族、渤海族、契丹族或是奚族,全都以猛安谋克制度(即千夫百夫的制度)划分管理。第二个是辽上京临潢府以南,直到河北、山西等燕云十六州,这里居民主要是汉族,长期以来受异族统治,而金统治下之汉地亦维持汉官制度。史称“太祖入燕,始用辽南、北面官僚制度”,就是指同时奉行女真旧制和汉制的双重体制。第三种情况是原宋朝领地的秦岭、淮河以北之地,主要居民也是汉族,由于新受异族统治,大多不愿受金廷管制。先后设置张楚与刘齐等傀儡政权统治,最后由金廷以汉法直接管理。

金朝的行政区域采用路(府)、州、县三级管理,路为一级行政区,共有十四个路与五京,合计十九。路有都总管府,以及都转运司、按察、盐使等三司的监司官,五京府有五京留守,而后与府伊所掌的府合一。路府则成平行机构,下辖州、县二级。金朝的州分为三类:节度州设节度使,防御州设防御使,刺史州设刺史;县则以县令掌治,分成七等。此外尚有部落之官,千夫长的猛安,百夫长的谋克,合称猛安谋克;属于边戍之官的乣详稳,部落墟砦之首领的移里菫。

金朝采行五京制,共有中都大兴府、上京会宁府、南京开封府、北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和西京大同府,其中后三个陪都就在辽的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和西京大同府的原址。金朝原都上京,1151年4月金帝完颜亮颁布诏书扩建辽燕京为中都,于1153年迁都中都,至此中都在很长的时间为金朝首都。1214年金宣宗受蒙古帝国掠夺与威胁,宣布南迁汴京。1232年三峰山之战金军战败,蒙军围攻汴京后,金哀宗先奔归德(今河南商丘),最后逃到蔡州(今河南汝南)。

科技

金朝的科学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医学方面产生许多学派,不同创新的理论与争鸣对元朝医学与后世的医学有较大的影响;北方农业技术在比较落后的基础上有迅速的发展;数学方面在金元之际发展出天元术;天文历算方面修正大明历使其精确;此外,建筑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兴建卢沟桥、金中都、山西大同华严寺等建筑。

439px-圆城图式.jpg

《测圆海镜》圆城图式,其中用天地乾坤等指代三角形内各点

从靖康之变后到蒙古时期,由于频繁的战争和暴政,加上频繁的自然灾害,导致人民生活贫苦,疾病流行,使得医学十分活跃,被称为新学肇兴。金朝时期发展出刘完素的火热说、张从正的攻邪说与李东垣的脾胃说。由于实践的丰富,不少医家深入研究古代的医学经典,结合各自的临床经验,自成一说,来解释前人的理论,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刘完素开创了河间学派、张元素开创了易水学派,张元素的弟子李东垣又自创了脾胃学说,这三家与元朝朱震亨的养阴说合称金元四大家,对中医理论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金朝吸收北宋的农业技术,使得东北金上京一带的农业产量得以提升。现今考古学家还在今东北地区挖掘许多金代使用的犁铧、瓠种等铁制农具。当时金朝与西夏等地区有名的农书有《务本新书》、《士农必用》等农书,可惜现已失传。当时养殖蚕桑与园艺的技术也十分发达,例如利用“牛粪覆棚”将西瓜种植于较寒冷的东北地区。

当时数学最重要的进展是天元术的发展,天元术即是古代中国建立高次方程的方法,其中“天元”相当于现在的未知数。1248年金元时期的数学家李冶在其著作《测圆海镜》、《益古演段》中,系统地介绍了用天元术建立二次方程。金廷学习北宋建立司天监以观测天文,当时的数学也十分发达,使得金朝士人热中编写历书。金廷于1137年颁布杨级编写的《大明历》(与祖冲之的《大明历》不同)。而后赵知微于1180年修编成较精确的《重修大明历》,其精确度超过宋朝优越的历法《纪元历》。同时间耶律履也编出《乙未历》,然而精确度不如《重修大明历》。


金朝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