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百科之音)

晋国

时间:2020-03-27 21:11:27
分类:西周

国(前11世纪-前376年),是西周初期为拱卫北方而分封在今山西省境内的一个姬姓诸侯国,初名唐,始封君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晋是周代重要的封国,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称霸时间最长的一个。晋国国都最初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一说太原西南),晋献公迁都绛(今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晋景公时迁都新田,称之为新绛,遗址在今山西省侯马市。

576px-春秋诸侯大国简图.png

因为春秋初年晋国发生过小宗曲沃篡夺大宗的曲沃克晋,以及晋献公时的骊姬之乱两件宗室内斗事件,为避免历史重演,晋文公开始除太子以外,国君其他儿子及兄弟皆要迁离晋国,《左传》称“晋无公族”,有别于其他国家。晋灵公时,晋的卿大夫势力开始壮大,成公即位后,封异姓卿大夫为公族大夫,令卿族逐渐成为晋国政权的主导力量。晋平公以后,六卿的实力凌驾于国君之上,形成了六卿执政。晋定公时,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被灭,卿族的平衡被打破。到晋出公时,氏、韩氏反戈一击联合赵氏灭掉最强大的知氏,晋国名存实亡。终于到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从晋国中分裂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而晋国仅剩两城,前376年,晋静公被贬为庶人,晋国公室余地被韩、赵完全瓜分,晋国彻底灭亡。

三家分晋被视为战国时期的开始,宋代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将此事作为开篇。以血缘关系来看,韩国王室是晋国君主的后裔。

名称和地理位置

晋原本叫做唐,是夏朝的故地,称之为夏虚。古唐国在周朝建立前就已存在,属于的后裔。周成王时,将弟弟唐叔虞封于此,当时仍称唐,其子晋侯燮即位后改名改为晋。晋最初只限于今山西南部的汾水流域一带。进入春秋后,于献公时迁都绛,并开始其扩张进程。最终形成了地跨今天的山西、河北大部,向西发展到黄河西岸,据崤山,西北最远达到汝水之滨,南方则发展到今河南北部的广大疆域。

国都

晋的国都见诸于史的先后有“唐”、“翼”、“绛”、“新绛”等名字。唐叔虞受封时的都城在唐。春秋史籍《左传》最早记载的晋都是翼。翼、绛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争议,根据考古报告,唐和翼可能是一座城市,但翼、绛也可能只是一个城市的不同名称。《晋国史纲要》考证翼、绛是指同一个地方,最初由穆侯从唐迁都于绛,献公在位期间则对绛进行了扩建。《西周封考国疑》则认为国都自唐叔虞始封到晋侯缗时一直在翼,晋献公时才迁都绛。晋景公十五年(前585年),景公迁都于绛山之北汾河、浍河会合处的新田,称之为新绛,这也是晋国最后的都城。1954年,在侯马市发现的侯马晋国遗址被认为是新绛。不过历代史书记载中,也有唐城在今太原市西南郊晋阳古城遗址之北的记载,但是目前缺乏充足的文物证据和史料证据,不被当代大多数学者所认可。

曲沃也是晋国重要的城市,在晋国分裂时期是曲沃伯的都城,曲沃克晋后,武公在当地建造宗庙,作为祭祀历任国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