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百科之音)

商朝大邑商,殷商

时间:2020-01-20 12:02:53

商朝又称大邑商,周人称商为殷(?~前1046年),由商人建立的国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当时文字记载的国家。这标志着中国历史离开了传说。商代出现的甲骨文金文(因多刻于青铜器上,亦称“铭文”)是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文字。关于商朝的传世文献多来自于其一千年后的记录,主要有东周的《竹书纪年》和《尚书》,西司马迁的《史记》。商朝前期几经迁都,武丁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末代君王帝辛被从周原崛起的姬姓姜姓联合体周朝在历时一整天的决战牧野之战中灭亡。

696px-Shang_dynasty.svg.png

  绿色范围为商朝大致疆域图。

首都 :前八后五,总体来说自西向东迁都武丁迁殷后不变

君主 :共30位

国君主 : 商汤

灭亡君主 : 帝辛

成立 : 由封建的古老邦国

灭亡 : 前1046年1月20日牧野之战和周公东征

商朝具有丰富的考古学发现,主要遗址有位于今日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和商城遗址,郑州的二里岗遗址,安阳的殷墟遗址等。在河北邢台市、邯郸市、河南信阳市、辉县、新郑市等许多地方还发现大量商朝文物。

商朝自先商到晚商共14次迁都。其中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学术界对此看法比较一致。安阳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后,出土的甲骨文部分印证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近代,在上古被普遍看作蛮荒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文明。

历史

商朝可以分为先商、早商、晚商三个阶段。成汤之前为先商,迁殷之间为早商,迁殷之后为晚商。晚商时期又称“大邑商”。成汤之前的商王称作“先公”,之后的商王称作“先王”,先公先王问题是历史学的未解决的大问题,具体参见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蔡哲茂的研究。

国号

西周早期青铜器铭文称商朝为商或大邑商。也有大量西周铜器称商为“殷”,一般认为,“殷”是周人对商的特有称呼,商人并不称自己为殷。“大邑商”或“天邑商”则是商人的自称,在战争中称呼己方军队为“商方”,“商”这一称呼又见降周的商人铸造的商尊,显而易见,商是国名。《尚书》、《史记》等传世文献称呼商朝为“殷”,但如《古本竹书纪年》等早期文献均称这个朝代为“商”,另有《今本竹书纪年》等文献称它为“殷商”。

从《史记·殷本纪》“契封于商”的记载可知“商”是商族先公的初期居地,国号取于地名。其后迁至亳,国号亦可称作“亳”,迁至殷,自然也称作“殷”。多次的迁徒中始终以居驻商地和殷地的时间最久,势力最大,在周边方国部落中留下的印象最深,所以此二称变成这个国家的名称。“殷商”这个合称最早见于西周的《诗经》。《荡》有“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大明》有“殷商之旅,其会如林”。《大明》又有“燮伐大商”、“肆伐大商”,《文王》有“商之孙子”,《玄鸟》有“殷受命咸宜”,《殷武》有“挞彼殷武”,可见在周朝“商”、“殷”、“殷商”三称通用,之间并无差别。

·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载“帝盘庚徙都殷,始改商曰殷”。尽管《帝王世纪》一书的总体可信度并不高,但史家便据此将盘庚迁殷前的时期称作“商”、盘庚迁殷后的时期称作“殷”。


    商朝的故事

  •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当时文字记载的可信的(唐兰认为利簋中有帝辛真名“受”)王朝决战,交战双方是商朝帝辛和周武王。后世称“武王克殷”、“武王克商”、“武王伐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