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百科之音)

西晋晋,司马晋,中朝

时间:2020-01-26 20:51:39

西(266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是中国古代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乃于265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晋武帝凭借父祖余荫和世族支持而得位。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后世称“西晋”,为晋朝的一部分。这大一统时期为时仅51年,倘由灭五胡十六国开始计,则仅24年。西晋先定都洛阳,后以长安为陪都。实行两京制。

717px-China_Western_Jin.png

黄色部分为西晋疆域 ( 266年-316年 )

历史

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出身于一个名为河内司马氏的世族,祖父司马懿历任三国时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其伯父司马师官至大将军、父亲司马昭官至相国,都是曹魏时权倾一时的权臣,权势超过君主。而在西晋建立前,曹魏已先于霸府司马氏控制下在263年灭了。265年司马炎篡魏自立改国号“晋”。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西晋于279年发动灭吴之战,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晋朝本身承接了东汉晚期至曹魏期间的割据局面,地方上世族影响力远超帝王。如司马氏一家,是形成霸府政治的世族权臣,在高平陵之变后,武力控制曹魏朝廷,并篡魏自立。所以司马炎在篡魏得手后,为免其他世族、权臣效法,便分封了各宗室成员为王,在地方上作为维护皇室的力量。同时又颁布“占田令”,限制世族拥有田地的面积和数量。

特色

西晋乃魏晋南北朝中唯一处于统一的时期。由于魏晋以来世族在地方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地位远超帝王(如司马氏篡曹魏正是),长期以来都令中国处于分裂局面。晋武帝时凭借其威望,又先后分封宗室郡国并都督诸州和实行占田制、荫客制,稍微限制世族的无限扩张。当晋武帝死后,发生八王之乱,失去了维系统一的重心,又再一次分裂。

同时西晋另一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东汉以来,大量游牧民族因各种方式被迁入,到西晋时关中和凉州一带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外族本身被世族收作奴婢(五胡十六国时君主之一的石勒为例子)。由于迁入人口数目相当多,与关中一带晋人在人口上相差不远,形成割据势力,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晋武帝晚年时期开始变得荒淫无道,喜好奢侈,完全丧失了统治前期的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之心。晋武帝的一系列作风也造成西晋社会奢靡之风盛行,朝政败坏。

西晋时期以仿铸青铜器高温烧制的青瓷闻名。西晋墓穴中除了青瓷,还发现有墓穴模型、铜镜等。

八王之乱

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病卒,太子衷嗣位,是为晋惠帝。惠帝本人并无治理国家之才能。之前很多大臣鉴于太子“不慧”而希望武帝传位于其弟、素有贤能之名的齐王攸。武帝也一度考虑废黜太子,但在皇后和一些宠臣的劝阻下改变了主意,并勒令齐王攸离京前往封国,攸发愤病卒。惠帝终于即位。

动乱的前期表现为宫廷政变。晋武帝临终,命其岳父杨骏辅政。惠帝皇后贾南风夙有干政野心,与宗室楚王玮合谋,于元康元年(291年)发动政变杀杨骏及其家属亲党,以辈份较高的宗室汝南王亮辅政。不久,贾后唆使楚王玮杀亮,然后又以专杀之罪杀玮,这样大权就落到了贾后手中。此后数年,尽管地方上连续出现流民及内迁诸民族的暴动,朝廷尚相对稳定。元康九年(299年),贾后废黜惠帝后宫所生的太子司马遹,并于次年将他杀害,此举使西晋统治集团的内部冲突大为激化。统领禁军的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杀死贾后,随后又废黜惠帝,自即帝位。赵王伦的篡位引起了宗室诸王的普遍反对,政变开始演变为内战。在12外任都督的齐王冏(时镇许昌)、成都王颖(时镇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河间王颙(时镇关中)起兵讨伐赵王伦,随后司马伦被杀,拥惠帝复位,随后三王又互相厮杀,长沙王乂、东海王越也卷入了战争。

诸王各引效忠于自己的地方官乃至内迁的民族参战使北方社会陷入严重的动荡和混乱。自惠帝即位至此卷入政变和内战的主要有汝南、楚、赵、齐、成都、河间、长沙和东海八位宗王,故史称“八王之乱”。至光熙元年(306年),前七王除只保有长安的司马颙外皆已败死,东海王最终控制了朝政,毒死惠帝,立怀帝。怀帝召司马颙入朝为司徒,司马颙在途中被杀。八王之乱遂结束。但这段时间,南匈奴和氐族流民已经分别建立了汉国、成国两个政权,西晋的统一局面已被打破。

衣冠南渡

西晋晋怀帝、晋愍帝时期汉族北部地区大规模战争不断,内徙的周边外族相继建立君主制政权,强大起来威胁到西晋政权,并最终酿成永嘉之乱。晋建武年间,中原汉族臣民南渡,史称衣冠南渡。晋渡江后,在建康(今南京)定都,史称东晋。而北方的忠于西晋的势力则或败亡,或自行形成割据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