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百科之音)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

时间:2020-04-29 21:40:57

党的十四大报告概括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9条主要内容中的第5条,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这一论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正确判断国际局势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二是强调实行对外开放。这是我们党对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政策及推动社会主义发展作出的一个科学判断和决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五大支柱之一。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又指出:“争取和平是世界人民的要求,也是我们搞建设的需要。没有和平环境,搞什么建设!”(《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6-117页)只有对国际形势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并依此制定和执行相应正确的对外政策,才能创立并维护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在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国际上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96页)1992年初他再次强调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83页)强调这两个问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对于我们正确分析国际形势,处理对外关系,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集中力量搞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正是建立在对这两大主题的科学判断基础之上的。将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为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在涉及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问题上,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积极为世界和平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永远不称霸,不扩张,同时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一切侵略扩张行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这些年来,正是我们始终不渝地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错综复杂、动荡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前,我们妥善应付、灵活处置,赢得了外交工作的主动权,为集中精力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仅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更需要利用有利的外部条件,这就是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总结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8页)实行对外开放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不实行对外开放,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关起门来是无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如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强调指出的:“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十多年来,我国在坚持改革的同时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大胆引进和吸收外资和先进技术、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兴办经济特区,等等。所有这些,都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