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百科之音)

国际数学家大会

时间:2020-08-23 00:00:00
分类:数学百科

国际数学家大会 : 国际数学界四年一度的集会。为促进数学家之间的交往和了解,瑞士苏黎世公立高等技术学校的数学家们于1896年成立一个委员会,负责组织了数学家于1897年在苏黎世的聚会,会议采用“国际数学家大会”这一名称,沿用至今。参加第一次大会的数学家仅200人左右。1900年,法国数学会在巴黎组织了第二次会议,会上希尔伯特发表了著名的关于23个数学问题的演说。以后除因两次世界大战在1912—1920年和1936—1950年间有中断外,每四年举行一次。自1950年国际数学联合会(IMU)成立后,大会即由国际数学联合会主办。国际数学家大会的议程安排由国际数学联合会指定的顾问委员决定,邀请一批世界最主要的数学家分别在大会上作1小时的学术报告和45分钟的学科组的分组会上的学术报告,凡是出席大会的数学家,都可以申请在分组会上作10分钟的学术报告。一般分为20个左右的学科组。从1936年召开的第10次大会开始,设立了菲尔兹奖。现在在每次大会的开幕式上,宣布菲尔兹奖获奖者名单并颁发金质奖章和奖金,再由他人在大会上分别介绍获奖者的工作。从1983年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始,同时颁发奖励信息科学方面的奈望林纳奖。
中国数学家早在1932年就参加了国际数学家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20多年中,中国数学家没有参加大会。以后在1983年、1986年和1990年举行的大会,都有中国数学家参加。迄至1986年,中国的华罗庚、陈景润、冯康、文俊应邀分别作了45分钟的学术报告,1990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中国有65人(不包括来自台湾省的)参加,是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1994年在苏黎世召开的代表会议上,中国代表团表达了申办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意愿。在1998年的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在中国北京举办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决议。在这两次大会上,有中国赴美深造的田刚、林芳华、李俊、厉建书以及国内的数学家张恭庆、马志明应邀作了45分钟的学术报告。历届大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如下表所示。

序号时间召开地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897
1900
1904
1908
1912
1920
1924
1928
1932
1936
1950
1954
1958
1962
1966
1970
1974
1978
1983*
1986
1990
1994
1998
瑞士苏黎世
法国巴黎
德国海德堡
意大利罗马
英国剑桥
法国斯特拉斯堡
加拿大多伦多
意大利波伦亚
瑞士苏黎世
挪威奥斯陆
美国波士顿
荷兰阿姆斯特丹
英国爱丁堡
瑞典斯得哥尔摩
原苏联莫斯科
法国尼斯
加拿大温哥华
芬兰赫尔辛基
波兰华沙
美国伯克利
日本东京
瑞士苏黎世
德国柏林

*原计划1982年召开,因故推迟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