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百科之音)

生理性黄疸

时间:2020-08-29 00:00:00

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2~3天后,皮肤、巩膜、粘膜等处会出现轻度黄染,4~5天达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则可延迟到3周,甚至一个月。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体温、吃奶及大小便颜色等均正常,这种现象俗称“胎黄”,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引起皮肤黄染的“染料”是血清胆红素。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低于120毫克/升。

发生生理性黄疸的原因是综合的。因胎儿在子宫内处于相对缺氧状态,此时红细胞数量较多,由于出生后环境发生变化,胎儿期由于缺氧代偿性增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产生大量的间接胆红素,加上新生儿红细胞的寿命成人短(80~100天),这就使红细胞的破坏增多。然而刚出生的婴儿肝功能还不够成熟,不能产生足够的酶,使间接胆红素转变为直接胆红素从胆道及肠道排出,而造成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超出正常范围出现黄疸。

在新生儿出现黄疸的同时,如伴有异常的临床表现,黄疸程度及出现黄疸的时间超出了正常生理性黄疸的范围,应提高警惕,及早就医,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为了尽可能减轻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严重程度,缩短其持续时间,应提倡提早喂奶,使粪便及早排出,增加胆红素的排出量。并要慎用磺胺、非那西丁等药物,以免引起溶血,加重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