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百科之音)

集古代“读书法”大成的朱熹

时间:2021-01-04 00:00:00

朱熹(1130~1200)是我国南宋唯心主义思想家,教育家。他31岁时拜李侗为师,成为程颐的四传弟子,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在任地方官期间,朱熹利用从政之余,亲自执教,从事教育达50年,积极发展地方教育。在漳州,首次刊刻《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书”名称由此形成,并作为一套经书,流传社会。

朱熹的读书法对古代的学习心理有较大的贡献。他认为读书和修养的始终功夫是“主敬”,“敬”是“心不放肆”,“动作不放肆”,随时随处,“提撕此心”。这实际上是一种主动排除各种物欲和情绪的干扰,集中思想和精力,专注于自己既定的目标的追索和实践的心理状态。朱熹提倡学生自己勤读书,勤做笔记。关于如何读书,他总结为:“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他的弟子又把朱熹自述的读书法展开,归纳为六条:“居敬持志,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元朝末年程端礼著《集庆路江东书院讲义》,按照朱熹的本意,引用朱熹的语录,就六条“朱子读书法”逐条加以注释,收入《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对我国明、清的教育实践影响很大。

朱熹是封建时代的博学者,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他所倡导的读书方法,对于我们是有一定借鉴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