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百科之音)

唐代散文和骈文

时间:2020-04-23 03:05:55

中国唐代散文,指以唐代为主体,上承而至于五代的散体古文创作。清严可均编纂《全隋文》收作家160多人,文680余篇。清董浩等编纂《全唐文》收作家3000多人,文18400余篇,后又有陆心源编《唐文拾遗》,以及近百年出土的碑志,从这些著录和出土物中,可见隋唐五代散体古文兴盛繁荣为前所未有。最先隋文帝禁止“文表华艳”,但炀帝仍爱好靡丽,所以反对骈文收效甚微。初唐开始出现由骈入散倾向。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猛烈抨击浮艳文风,史学家刘知幾提出“言必近真”,不要“雕彩”、“效颦”的主张。在创作实践上,陈子昂的政论都用古文,他是唐代第一个学西文辞的作家。盛唐至中唐前期,大概从玄宗天宝年间到代宗大历时期,相继出现一批崇儒复古谋求革新的作家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等,他们提倡散体,反对骈文。从萧颖士到柳冕,文论的基本精神就是从宗经明道的观点出发,强调文章的封建教化作用。这种文教结合、尊经重道、文以明道的主张,为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唐后期,大约从德宗、宪宗时期一直到唐末五代,古文运动在理论上和创作实践上达到全盛阶段。韩愈的学生如李翱、皇甫湜、沈亚之等相从为古文。白居易、樊宗师、刘锡等各人风格不同,但与韩、柳殊途同归。继之而起的有刘蜕、孙樵、杜牧等。唐末五代,又出现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古文作家。古文作品取精用宏,雄深雅健。各类文体重要作品有韩愈的《原道》《师说》《进学解》《送穷文》《送孟东野序》《毛颖传》《柳子厚墓志铭》《平淮西碑》等,柳宗元的《封建论》《三戒》《天对》《捕蛇者说》《郭橐驼传》《黔之驴》《永州八记》等,陈子昂的《谏用刑书》、元结的《箧中集序》、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李白的《与韩荆州朝宗书》、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等等。隋唐五代古文兴起与发展繁荣的同时,骈体文并未消退。上自朝廷诏敕,下至判辞、书牍、碑刻,仍习用骈文。唐代作家以才思写作骈文,思想雅正,用典平易,语言雅洁,风骨有力。唐代骈文从初唐四杰开始,运用抑扬调畅之气,与古文渐相接近。中唐陆贽不受骈俪拘束,自由发挥政论,是能切实用的一家。唐代骈文向散文靠拢,到宋代便成为用古文方法写骈文的“宋四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