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百科之音)

明代文学

时间:2020-04-22 23:12:53

中国明代文学呈现百色纷呈的局面,诗词、散文而外,原先被视为通俗文学的长篇小说、拟话本、传奇剧作等空前繁盛,名家名著迭出。分述如下:

诗歌 其发展、演变,可分为六个时期。第一时期为明初洪武、建文年间。明初诗人以刘基高启最为著名。刘基诗以雄浑奔放见长,高启诗以爽朗清逸取胜。袁凯杨基张羽徐贲,闽中张以宁林鸿,岭南孙贲,江西刘崧等人的创作,也各有特色。第二时期为永乐至天顺年间。此时出现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三杨均为台阁重臣,他们的诗多为应制和颂圣之作,一时形成粉饰现实,点缀太平的诗风。少数诗人如于谦郭登尚能关心国家命运,透过升平景象看到社会现实矛盾,创作出同情人民悲惨命运的诗篇。第三时期为成化至正德年间。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诗派,反对台阁体于前,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抨击于后。李东阳长于乐府,他论诗更多注意声调音节。由于茶陵诗派在理论上和创作上都存在弱点,并未真正消除台阁体影响。待前七子崛起,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重视民歌,倡导复古,推崇、盛唐诗歌。他们在廓清台阁体影响方面起决定性作用,但又陷入泥古的困境,李梦阳甚至认为复古就是临摹古帖,流于模拟剽窃之末流。此时,江南有一批画家兼诗人,如沈周文徵明唐寅祝允明等人,作诗不事雕饰,形成自由潇洒的风格。第四时期为嘉靖、隆庆年间。嘉靖初,出现一些不满于“前七子”复古模拟倾向而能卓然自立的诗人如杨慎高叔嗣王廷陈,他们虽不满“前七子”的模拟,但仍主张师法古人,因而无重要建树。待后七子再度兴起,诗必汉魏、盛唐的复古主义又统治了诗坛。后七子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吴国伦梁有誉徐中行。谢榛主张出入于盛唐14家之中,兼取众长,自成一家。但李攀龙却将复古理论推向极端,他的诗模拟倾向更为严重。后七子中影响最大的是王世贞。他早年所作《艺苑卮言》,鼓吹复古运动,但后来对复古弊端有所匡正,诗风也较自然。后七子复古运动甚至发展到“后五子”、“广五子”、“续五子”、“末五子”等名目,它所暴露的缺点也越来越严重。第五时期为万历、天启年间。徐渭汤显祖李贽反对复古模拟倾向。李贽提出“童心说”,为公安派、竟陵派奠定了理论基础。公安派“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在“童心说”基础上,提出独抒性灵的性灵说,他们的作品表现清新风格。钟惺谭元春吸取公安派反拟古、提倡独抒性灵之长,又不满于他们作品的轻率浅露,而以幽深孤峭补弊纠偏。他们多写朦胧的月色、淡淡的雨丝、孤僻的玄想、冷漠的情怀,形成一种孤峭奇崛的风格。第六时期为崇祯及南明诸王年间。著名诗人有复社和幾社中人陈子龙夏完淳。陈子龙与公安派、竟陵派相抗衡。他与李雯、宋徽興等编选《明诗选》,倡言复古,但他强调诗歌反映现实的战斗作用。夏完淳克服模拟六朝以前诗的弱点,作品寓强烈的战斗气息。此外,抗清英雄张煌言、瞿式耜在戎马生涯中也写出了一些慷慨激昂的诗篇。

散文 明代散文创作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洪武至天顺年间。明初散文作家多为由元入明人。代表作家为宋濂和刘基。宋濂为开国文臣之首,他坚持文以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通变。所作《王冕传》《记李歌》《杜环小传》,均为优异名作。刘基散文长于议论,所作《都离子》,形式活泼。宋濂门生方孝孺的散文,纵横跌宕,有《蚊对》《指喻》等佳作。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出现后,多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而内容肤廓、空泛的作品,使这一时期散文创作陷入低潮。第二时期为成化至隆庆年间。成化以后茶陵诗派和前七子在变革台阁体文风方面起了推动作用。但茶陵派首领李东阳并未使台阁体文风根本改观。至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包括徐祯卿、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的前七子,才给台阁体有力的抨击。何景明《何子》12篇、康海《议廷臣论宁夏事状》等,都是针对时弊的议论散文。先后步入文坛的马中锡散文横逸奇崛,王守仁散文疏畅俊达,杨慎散文渊博婉丽,都表现了各自创作特色。又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人,强调学唐宋八大家散文法度,世称唐宋派。他们的作品能直抒胸臆,文从字顺,朴素自然。当后七子复古思潮再起时,李攀龙模拟倾向更为严重。仅宗臣、王世贞有一些清新畅达的作品。第三时期为万历至崇祯年间。从嘉靖末开始,一些散文作家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拟古主义,倡导文学反映“童心”、“性灵”之说,其中李贽、袁宏道、钟惺、谭元春、刘侗王思任张岱等人的散文创作,都具有独特风格。李贽的议论散文,类似杂文,有强烈战斗性;袁宏道的讽刺书信,酣畅淋漓;钟惺、谭元春、刘侗则追求幽深孤峭;张岱兼采公安、竟陵两派之长,他的作品既明丽清净,又刻琢精工。晚明时期还有一部分作者,继续恪守唐宋派主张。如艾南英认为,只有取经唐宋才是正确道路,张溥则强调文章应祖述六经,而陈子龙、夏完淳以兴复古学为己任。他们处于社会危机严重时刻,能突破自己论文主张,创作出不少面对现实的优秀作品。如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夏完淳就义前用血泪写成的《狱中上母书》《遗夫人书》《土室余论》等,悲壮感人,为明末散文杰作。

词 词至明代已趋于衰微。明初词坛,刘基、杨基、高启等人由元入明,所作词能自成家数,各具特色。在明初文坛上,杨基、高启与张羽、徐贲齐名,世称“吴中四杰”。此外,瞿佑等人所作词多偎红倚翠之语,为时传诵。明代中叶以后,杨慎、王世贞、汤显祖等,都不是当行作家。杨慎、王世贞都逞才恃博,“强作解事”,其词与乐章多有不谐。汤显祖是著名传奇戏曲作家,填词却字面往往混入曲子,与宋词蕴藉之旨相去甚远。马洪所作词名为《花影》,气骨轻浮。此时《花间》《草堂》盛极一时,成为文人填词样板。明代有人将填词当作应酬献谀手段,使词格愈趋卑下。明中叶以后,词的创作逐渐凋敝。及至明末,社会改革给词的创作带来一线生机。陈子龙早期所作词,风流婉丽,婀娜韶秀出于刚健之中,后期作品则表现绵邈凄恻,神韵天然。夏完淳的《玉樊堂词》,慷慨淋漓。与陈子龙同时,夏完淳、屈大钧、王夫之、金堡等人的词作,使明末词坛焕发最后的光彩。词学研究著作,明代传有张綖的《诗余图谱》、程明善《啸余谱》、徐师曾《词体明辨》(附词谱)、沈谦《词韵》以及词话作品杨慎《词品》、陈霆《渚山堂词话》、俞彦《爰园词话》、贺裳《皱水轩词筌》等。

小说 明代小说是在宋元说话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称为拟话本,是直接摹拟宋元话本的产物,长篇小说也多由宋元说话中的讲史、说经演化发展而来。长篇小说按题材性质和思想内容可分为四类:①讲史类,有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种形式,前者以《三国志演义》为代表。所谓“七分事实,三分虚构”,大体说明这类小说的特点。《三国志演义》原题《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罗贯中参酌正史,广采民间传说,在讲史话本《三分事略》和《三国志平话》基础上创作完成的。明代著名历史演义小说还有《列国志传》《全汉志传》《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等。英雄传奇以《水浒传》为代表。《水浒传》或题施耐庵著或题施耐庵、罗贯中合著,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宋江起义是历史真实事件,《水浒传》在宋元讲史和民间传说基础上,作了大量增饰敷演,虚构成分比《三国志演义》为多。明代较有影响的英雄传奇作品还有万历间熊大木的《北宋志传》《大宋中兴通俗演义》,郭勋《皇明英烈传》(一题《云合奇踪》),袁于令《史遗文》等。②神魔类,以《西游记》为代表。《西游记》是吴承恩依据唐玄宗时僧人玄奘天竺取经的历史故事,在宋元说话基础上,广采民间传说加工创作的。作品主人公由佛教徒唐僧改为充满侠义精神的神话英雄孙悟空。《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标志着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已由宋元的讲史说经话本发展到成熟阶段。明中叶以后的神魔小说还有《封神演义》,据明舒载阳刊本题为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一说为道士陆长庚著。涉及神怪的作品还有《平妖传》以及罗懋登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董说的《西游补》等。③世情类,以《金瓶梅》为代表。《金瓶梅》作者不详,万历四十五年(1617)东吴弄珠客序刊《词话》本署兰陵笑笑生著。小说对明代社会黑暗和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作了真实细腻的刻画。《金瓶梅》以后,世情小说表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在世情描绘中宣扬因果报应思想。如传与《金瓶梅》同出一手的《玉娇李》(已佚)与成书于明末的西周生著《醒世姻缘传》等;另一种则演化为才子佳人小说。大约成书于明末清初的《玉娇梨》《好逑传》《平山冷燕》等都属于这一类。④公案类,明末描写冤狱诉讼的公案小说兴起。较著名的有李春芳著《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无名氏《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及余象斗《皇明诸司公案传》等,作品歌颂了历史上著名清官包拯海瑞、况钟等。明中叶以后,文人摹拟话本创作短篇小说兴起。今存最早的明人辑印话本集是嘉靖年间洪楩编《清平山堂话本》,收话本60篇,故全名为《六十家小说》,今存15种。又有万历年间熊龙峰刊印的话本,今存4种。收集作品较多影响较大的是天启年间冯梦龙编辑的《喻世明言》(初题《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包括宋元话本、明代拟话本两部分。明末凌濛初仿“三言”创作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基本上是凌濛初创作的拟话本。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表现了对爱情婚姻自主要求和对封建礼教及门第观念的批判,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政治的黑暗,描写了手工业者和小商人的生活与思想,显示出明代拟话本新的思想特色。但“三言”、“二拍”的拟话本中不乏美化统治阶级、宣扬封建礼教和鬼神迷信等糟粕。此外,明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还有《石点头》《醉醒石》《西湖二集》等十余种。

戏曲 包括传奇戏曲和杂剧。据傅惜华《明代传奇全目》统计,作者有姓名可考的明代传奇作品618种,无名氏作品332种,共950种。传奇戏曲的前身是南戏,即南曲戏文。明代传奇发展大致可分为正德以前和正德以后两个时期。元末明初,五大传奇的出现,是杂剧时代向传奇时代转变的标志。五大传奇指《琵琶记》与荆(《荆钗记》)、刘(《刘知远白兔记》)、拜(《拜月亭》)、杀(《杀狗记》)。据现有文献,能确切判定为明初洪武到永乐年间的传奇作品极少,一般记载,成化、弘治年间传奇作品较多。比较著名的有佚名的《精忠记》、王济的《连环记》和沈采的《千金记》等。还有一批教忠教孝的作品如邱濬的《五伦全备忠孝记》、邵灿的《香囊记》。嘉靖以后,传奇创作大盛,出现3部重要传奇:李开先《宝剑记》、相传为王世贞或其门人或无名氏作《鸣凤记》、梁辰鱼《浣纱记》。从《鸣凤记》以后,产生了大量反映当时重大政治事件的作品。它们突破了封建伦理的束缚,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及至万历期间,传奇创作达到高潮。最突出的是唱腔变化和昆腔兴盛。嘉靖初魏良辅改造昆腔,嘉靖以后昆腔流播愈广。梁辰鱼用昆腔创作的《浣纱记》,体现了传奇体制的重大改革,从而形成明代剧坛以昆腔为主的局面。此时还出现了如王骥德的戏曲音律著作《曲律》。这一时期著名作品还有高濂《玉簪记》、周朝俊《红梅记》、孙钟龄《东郭记》、张四维《双烈记》、孙柚《琴心记》、朱鼎《玉镜台记》、徐复祚《红梨记》、叶宪祖《鸾鎞记》等。吴江沈璟与临川汤显祖是两位最重要的传奇作家。沈璟作品讲究音律,强调戏曲语言本色,所作传奇17种,今存《义侠记》、《红藻记》等7种。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极力维护昆腔地位。汤显祖作品,则在唱腔上接受了海盐腔及弋阳腔等杂调影响,不受昆腔限制,并在反映现实与抒写情性上强调自然,不受曲律束缚。汤显祖传世作品有:《紫钗记》(《紫箫记》修改本)、《牡丹亭》(《牡丹亭还魂记》)、《邯郸记》和《南柯记》,世称“玉茗堂四梦”。其中《牡丹亭》标志着明代传奇创作最高成就。被称为以汤显祖为首的临川派作家还有孟称阮大铖等,被称为吴江派作家的还有袁、范文若等。其中以袁晋《西楼记》和阮大铖《燕子笺》最为著称。明代杂剧,据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著录杂剧523种,其中作者有姓名可考的349种,无名氏作品174种。明杂剧发展也分前后两期。前期自洪武至弘治、正德年间。此时杂剧着重宣扬封建道德,以藩王朱权、朱有嫩作品为代表。朱权今存作品仅两种。朱有墩《诚斋乐府》收杂剧31种,多为荒诞迷信的“度脱剧”、宣传封建道德的“节义剧”和点缀升平的“庆贺剧”。刘兑、贾仲明和杨讷的个别作品较有特色。刘兑的《娇红记》、贾仲明的《萧淑兰》,都写爱情故事,真挚大胆。杨讷的《西游记》对后来吴承恩小说《西游记》有明显影响。稍后较有名的杂剧作者有王九思、康海和陈沂等。王九思以《杜甫游春》、康海以《中山狼》、陈沂以《善知识苦海回头》较为出色。北曲至万历年间已成绝响,嘉靖以后出现了南曲杂剧,并使纯粹的杂剧北曲变为由南曲写成或为南北合套的南杂剧。这时比较著名的作品有:杨慎《太和记》(一说许潮作),李开先《园林午梦》,汪道昆《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徐渭《四声猿》,梁辰鱼《红线女》《红绡》,王衡《郁轮袍》《真傀儡》,许潮《兰亭会》《赤壁游》,徐复祚《一文钱》,陈与郊《昭君出塞》《文姬入塞》,叶宪祖《骂座记》等。徐渭《四声猿》包括《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4部短剧。除《玉禅师》外,其他3部均充满狂傲反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