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百科之音)

饮酒赋诗与酒文艺

时间:2020-04-10 23:07:42

饮酒赋诗为文饮的一种表现形式。古时文人聚会大都如此。饮酒可以助兴,使聚会的场面显得格外的欢畅热烈,同时,更可以激发创作的灵感。实践证明,人们常说酒为诗之媒是有一定哲理的。因为酒酣之时,利害得失之心逐渐消除,人的天性随之恢复,于是有了赤子之心,而这正是诗的泉源。诗人应当敏于感应而拙于适应。就世俗生活来说,它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可悲的——几乎所有杰出的诗人都偃蹇不遇;但对诗歌的创作来说,它却是催化剂,是一种温床,使许许多多美丽的诗句破土而出。当然,有的好诗不一定在饮宴中产生,但饮宴显然是一种推动力,它能促使诗人们互相竞赛,开动脑筋,发挥敏捷的才思。正如韩愈所云:“人皆劝我酒,我若耳不闻。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劝君。为此坐上客,及余各能文。”(《醉赠张秘书》),由此可见,“能文”可引发饮酒的兴致,而饮酒又可点燃诗文创作的灵感之火。“所以欲得酒,为文侍其醒。”(《醉赠张秘书》)

纵观历史,古时常有文饮之会,著名的像东的兰亭宴,初唐的滕王阁宴,饮宴之外,以拈韵赋诗为主要内容。脍炙人口的《兰亭集序》、《滕王阁序》都是诗书集序,没有那样高雅的宴会,也就产生不出这类流传久远的好作品。举办规模较大的文饮之会大多是有地位、有学问的文人们。宋朝陆游在《范制待诗集序》中说:“公时从其属及四方之宾客,饮酒赋诗。公素以诗名一代,故落纸墨未及燥,士女万人已更传诵,被之乐府弦歌,或题写素屏团扇,更相赠遗,盖自蜀置帅守以来有也。”这种优良的历史传统,至今还在流传,一些学术研讨会,往往也是以欢宴形式出现,在饮宴之余进行学术交流,以此发挥自己的科研成果。

除了助兴的饮酒之外,还有不乐的饮酒。这种“饮酒不乐”即饮酒而不感到欢乐,在历史上也经常出现。“饮酒不乐”此话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子产相郑,简公谓子产曰:‘饮酒不乐,俎豆不大,钟鼓竽瑟不鸣,寡人之事不一;国家不定,百姓不治,耕战不辑睦,亦子之罪。子有职,寡人亦有职,各守其职。”古代比较明智的统治者,懂得“饮酒不乐”是反映了人们的心情和经济生活状况。郑简公把“以酒浇愁”当作一个政治课题来考虑。他的话促使聪明的子产进行反思,而后采取有力措施治理国事,经过五年的苦心经营终于取得“国无盗贼,道不拾遗”的辉煌成果。

饮酒除了醉得妙处、乐趣,使自己完完全全融进自然之中和饮酒不乐以外,有时还渴望自己的理想。饮酒击壶这个典故就是这样。晋人王敦(字处仲)故事。《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诗句)。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代诗文中常以“饮酒击壶”这一典故来描写渴望施展才能的壮烈情怀。王逢《塞上曲五首》之一:“将军提剑舞,烈士击壶歌。”

由此可见,酒诗是密切相关的。酒文艺更是以酒为主题的文艺作品,或在酒的直接作用下出现的文艺现象。诸如《酒箴》、《酒德颂》、《醉乡记》、《醉吟先生传》、《断酒戒》、《中山春醪赋》等文赋箴铭;《公谨诗》、《独酌谣》、《饮酒》、《醉歌》、《止酒》、《蜜酒歌》、《鹧鸪天·天上人间酒最尊》、《木兰花慢·禁酿》、《双调·落梅风·醉姬》、《南吕·阅金经·水亭开宴》等诗词曲(小令);《武松打虎》、《醉打山门》、《醉杀阎婆惜》、《醉皂》、《贵妃醉酒》、《红高梁》等小说、戏曲、电影(有的是其中的片断);《燕乐》、《房中乐》、《醉翁操》、《投壶乐》、《促拍》等乐曲;《晋杯盘舞歌诗》、《晋宴会歌》、《巾舞》等歌舞;《穆天子宴瑶池图》、《鸿门宴图》、《醉僧图》、《竹林七贤图》、《渊明携酒》、《醉刘伶》等绘图雕塑;以及其它与酒有关的文艺现象更多。比如酒楼建筑、酒厅布置、酒器装璜、酒后挥洒而成的“醉墨”,搏泥而成的人像等等,即使其表现的内容不涉及酒,但都是在酒的直接作用下形成的。如果它们真正是艺术的,就必然带有“酒”的特色。“酒杯触拨诗情”(范成大诗句),从某种意义上说,酒确乎是文艺的酵母,于文学尤其如此,怪不得西方学界津津乐道“酒神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