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百科之音)

释迦牟尼佛

时间:2020-04-19 18:31:29

所有佛寺都设有大雄宝殿,所有佛寺的大雄宝殿都供奉释迦牟尼。作为佛,释迦牟尼不同其他诸佛。释迦牟尼是梵语Sakyamui的音译,意为能仁寂默。“释迦”意为能仁,即能以仁慈之心怜悯一切众生,它是种族名,属于印度古时四种姓中刹帝利族;“牟尼”意为寂默,心净无垢,湛然不动之意。释迦牟尼合起来讲就是“释迦族的圣人”。这是当时佛教徒对佛的尊称,简称“释尊”。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在佛教里地位最高,不管是小乘佛教还是大乘佛教,都称其为佛祖。佛教造像中,很多就是塑造他的形象。虽然在后世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和神话,把他美化成至高无上、法力无边的佛,但他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真实的人物

释迦牟尼出生在公元前6世纪的北印度,是迦毗罗卫国(现属尼泊尔)的王太子,姓乔答摩,名悉达多,父亲净饭王是该国的国王,母亲摩诃摩耶在他出生后7天便去世了,姨母波阉波提把他抚养成人,后来这位姨母皈依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成为佛门中第一个尼姑。释迦牟尼天资聪慧,相貌堂堂,从小便在宫廷里接受了婆罗门的系统教育,对当时的文学、哲学、数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并精通骑马、击剑、射箭等各种武艺。他生性沉静,常反思人生的意义,当他在郊外见到人生的痛苦、生命的真相时,便下决心要找出一个自我解脱,救度众生的根本方法。

净饭王对这位唯一的太子寄予厚望,企盼他能继承自己的王位,因此对他采取了种种优惠措施,在他19岁时,又给他娶了同族长者的女儿耶输陀罗为妻,后生有一子,取名罗怙罗。

豪华的宫殿和五欲的迷醉,并没有拴住太子的心,反而使他感到人间贫富的反差而坚定拔除人类痛苦的心。在他29岁那年,终于毅然离开王宫,来到遥远的罗摩村,自己剃除须发,披上袈裟,出家修道。他参访了古印度的许多名师,了解各派的修持方法,修学各种苦行与禅定,平时仅以野生的麻米为食,经6年苦修,终于在12月8日这天夜观明星而彻底明悟宇宙的真相,知道了天地的奥妙、人生的真谛,而成为大悟大觉者。

释迦牟尼的这一觉一悟,是佛教建立的源泉。此后,他走向人间,开始了他漫长的传教活动,他说法度人,无论国王、佃农、贵族、贫民、巨富、乞丐、圣徒、盗贼,均一视同仁。他认为只要听闻、思维正确,努力修行,人人都有觉悟的能力(即佛性),经常听他传教的达1250多人,并收受了不少弟子。其中著名的有十大弟子。由于他的家系属释迦族,因此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中的圣人。

释迦80高龄时,在游化时得了重病,他感到身体不支,便在两棵大树之间卧了下来,此时,突然光明普照广众弟子预感到释迦即将“涅槃”(即圆寂,佛教修行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感到无所适从,而释迦则头朝北方,右胁而卧,他安慰大家:“佛是永存的,法是无边的,我灭后,你们以法为师,精进修行。”说完便安祥地圆寂了。据传,释迦牟尼遗体火化时,烈焰燃烧七天七夜,留下舍利(骨灰粒)八斛四斗和四颗佛牙,成为传世之宝。

人们常用“世尊”来指释迦牟尼,世尊在婆罗门教中是对长者的尊称。而更流行的则为“如来佛”。“如来”是指从如实之道而来,能开启真理,故称如来。其实,广义的“如来”是指一切佛。密宗还把释迦牟尼称作“毗卢遮那佛”,意译为光明遍照的大日,即“大日如来”。两千多年来,信奉释迦牟尼佛者已有上百代,并自然地形成了有教主、教义、教团的大宗教。目前,全世界信奉释迦牟尼佛的已有两亿人以上,从而使佛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一起,成为传世的三大宗教。

释迦牟尼的造像有坐着、站着或卧着的,形体均十分高大,除上面列举的以外,四川的资阳、大足、安岳、荣县、潼南;甘肃的天水、夏河;山东的梁山;河南的浚县;陕西的彬县,山西的应县;内蒙古的包头;台湾的台北、台南、新竹;香港的大屿山……均有10米以上的释迦牟尼造像。其中四川省大足县东北角的宝顶山大卧佛长达31米,头部朝北,右胁而卧,大佛只现上半身。佛前侍立的弟子、天王、帝释等也只雕半身,给人以“从地涌出”之状。整组造像营构出释迦牟尼佛祖涅槃时宁静肃穆之氛围。

释迦牟尼由凡夫到成佛,终至涅槃,一生经历漫长,但可以概括为八个重要阶段,也就是佛教所讲的“八相成道”。这八相是:下天、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涅槃。这是大乘佛教的观点。小乘佛教的“八相”没有“住胎”,而在出家与成道之间加进了“降魔”一相,与大乘佛教略有不同。

释迦牟尼在人间生活了八十个春秋,留下了许多足迹。其中重要的足迹有八处。按释尊时代的名称讲,它们是:蓝毗尼花园、迦毗逻卫国、菩提伽耶、鹿野苑、舍卫国祗园精舍、王舍城竹林精舍、那烂陀和拘尸那城。随着佛教在印度的衰亡,这些圣迹逐渐湮没于世。经过近代世界各国考古专家的发掘与考证,它们又重新被人们认识和发现。蓝毗尼花园在尼泊尔境内,仍名蓝毗尼;迦毗罗卫国在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菩提伽耶在印度境内,今名佛陀加雅;鹿野苑在印度境内,今名沙尔纳德;舍卫国祗园精舍在印度境内,今名沙维德,舍卫国称马维德;王舍城竹林精舍在印度境内,今名拉吉基尔;那烂陀在印度境内,仍称那烂陀;拘尸那城在印度境内,今名库西那加尔。这八处佛的足迹称为“八大圣迹”,其中蓝毗尼花园、菩提伽耶、鹿野苑、拘尸那城四处最著名,又称“四大圣迹”。这些圣迹现已成为世界各国佛教徒朝拜和向往的重要圣地。

释迦牟尼佛具备一切佛的形象特征,通常有下列五种艺术形象。

1.成道像

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膝)上,名为“定印”,表示释迦牟尼在成道前的过去世中,为了众生不惜牺牲自己,这一切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因为这些都是在大地上做的事。因此,这种姿势的释迦佛又名“佛成道像”。这一形象的释迦佛通常供奉于大雄殿中央,为三世佛或三身佛之主尊。其旁常有两位比丘形象的立像:左者年轻名阿难,右者年老名迦叶,是他的两大弟子。

2.说法像

结跏趺端坐,左手横置左膝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这种姿势的造像名为说法像。

3.旃檀佛像

站立形式,左手下垂,结“与愿印”,表示满足众生愿望;右手屈臂上伸,作“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苦难。这种佛像渊源很早。据《阿含经》说,释迦佛在世时,曾到兜率天宫为母摩耶夫人说法三个月。人间的佛弟子,不见如来,十分忧愁想念,当时侨萨罗国的波斯匿王和优填国的优填王因思慕佛陀甚至病倒。因此之故,当时两国群臣商定,仿造释迦佛的形象,以解百姓思念。他们用牛头旃檀制作五尺高的释迦佛像,姿势是左手下垂,右手上举,身着袈裟,衣纹如出水一般。后来,不管以何种质地,凡是塑成这种姿势的释迦佛像统称旃檀佛像。

据史书记载,优填王所造的五尺旃檀佛像东时传入了中国。从东晋元朝,在我国大江南北辗转流传,先后经历了龟兹、凉州、长安、江南、淮南、汴京、燕京、上京。元朝后期下落不明。

4.太子像

又称身量像,西藏称“觉卧像”。为童子形象。左手指天,右手指地。本来印度尚右,太子诞生时是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地按自己的习惯作了更改,其实是不合佛经的。太子像上身赤裸,下身围以短裙,或穿一件小裤衩,站立式,脚下是一个盘子(碟子),与太子身体铸成一个整体。这个盘子是根据太子降生时接生所用“金盘”而作。到了佛诞之日,佛寺便要举行盛大纪念活动。届时,在大殿内用一水盆盛些净水奉上太子像,水盆里散满各种香花,众僧齐声念佛名号。在“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喃喃佛号声中,先由寺院住持出场为太子像浇灌香水、沐浴,接着,依等级次第浴佛。浴佛完毕,便抬着太子像游巡寺内或寺外街衢,声势十分浩大。这一活动汉地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举行,名为“浴佛节”。藏地和云南上座部佛教于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举行。云南上座部佛教十分重视这一节日,并发展为其民族节日——泼水节。

5.涅槃像

根据释迦佛涅槃时的情形塑造。他面朝南,侧身卧,双脚伸直并拢,左手置身体上,右手支颐,双目微闭,自在安详。这种佛像通常供奉于寺院后殿(俗称卧佛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