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1592年11月29月21日),爱新觉罗氏,是后金的第二位大汗(1626年10月20日-1636年5月15日在位)和清朝正式和名义上的建立者和开国皇帝(1636年5月15日-1643年9月21日在位)。即位初年号天聪,1636年建立清朝时改为崇德。
皇太极早年译名不定,或作“黄台吉”、“洪太极”、“洪太主”、“洪佗始”等,乾隆年间改用现译,沿用至今。他是后金建立者努尔哈赤(尊为清太祖)第八子,在1626年努尔哈赤逝世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当时后金的实际统治区域为现中国东北大部及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生产,持续增强兵力,为后来清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皇太极除了发展实力之外,也不断发兵入侵明朝。1636年,远征蒙古的察哈尔部,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天赐聪慧”的可汗,即“天聪”义译)。同年改国号大清、年号崇德,在沈阳称帝,正式建立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又改女真族名为满族,定满语为国语。仿汉制(重用汉人范文程),立百官。此后又以朝鲜国拒绝朝贺为由,大举南下侵略朝鲜,迫其臣服,将明朝在清朝后方的这一个重要盟友势力铲除。
1643年,皇太极逝世。其弟多尔衮与长子豪格争夺皇位,最终由第九子福临(顺治帝)继位,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摄政。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统称太宗文皇帝,葬于盛京三陵中的昭陵。
皇太极也以洪太极、黄台吉等名字在明末清初的文献中出现。现代学者多认为皇太极并非其真实名字,而仅仅是其称号,来源于蒙古贵族的称号“浑台吉”。
而皇太极的本名众说纷纭。俄罗斯汉学家G.V.戈尔斯基认为“皇太极”的本名是“阿巴海”(Abakhai)。此说曾一度被西方学界广泛接受,但这个名字并没有在当时的汉文和满文文献中登场,因此被认为是错误的;很有可能系其称号“天聪汗”的误解。
在明代陈仁锡的《山海纪闻》里,皇太极以“喝竿”的名字出现;而在《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中,皇太极以“黑还勃烈”的名字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