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百科之音)

唐朝乙巳占作者李淳风人物生平简介

时间:2020-03-01 14:54:13

李淳风(602-670年),道士,道号黄冠子,岐州雍县(今陕西宝鸡岐山县)人。唐代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精通天文、历算、阴阳、道家之说,是《推背图》的作者之一。

902397dda144ad3409caa107daa20cf431ad853c.jpg

乙巳占作者李淳风

幼年向道

仁寿二年(壬戌年)(602年),李淳风生于岐州雍。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天文、历法、数学等。

李淳风的父亲李播,在隋朝时曾任县衙小吏,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颇有学问,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十卷、《天文大象赋》等。从小被誉为“神童”的李淳风在其父的影响下,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天文、地理、道家、阴阳之学。

隋大业七年(611年),9岁,李淳风远赴南坨山静云观拜至元道长为师。

崭露头角

隋大业十四年(618年),李渊称帝,封李世民为秦王。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时年17岁的李淳风回到家乡,经李世民的好友刘文静推荐,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李淳风上书,对道士员外散骑郎傅仁均所著的《戊寅元历》提出18条意见,引起时人重视。太宗采纳他的7条意见,授他将仕郎,入太史局供职。在置掌天文、地理、制历、修史之职的太史局,充分展现其才智,鞠躬尽瘁40年。 

平步青云

李淳风在太史局学习和研究天文、历法、算学以及天象仪器,颇有所得。不久向唐太宗上疏,建议改制浑天仪,太宗欣然同意。于贞观七年(633年),终于制成新浑仪,即铜铸浑天黄道仪。将古代的两重浑仪改为三重,最外为六合仪,中间是三辰仪,最内系四游仪。在此之前的浑天仪,只相当于四游仪及六合仪两个层次。此仪黄道经纬、赤道经纬、地平经纬均可测定。太宗以功加授李淳风为承务郎,令其将浑仪置于凝晖阁。他在研制浑仪过程中,研究了古代浑仪的发展与特点,写成《法象志》七卷,评论了前代浑仪得失之差。

贞观十五年(641年),李淳风官至太常博士,十八年官至太史丞。撰写《书》时,他写的《天文》、《律历》、《五行》三志,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尤为精微。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李淳风被任命为太史令。

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李淳风获封昌乐县男,又与国子算学博士梁述、太学助教王真儒等受诏审定并注释《十部算经》,颁行于国子监。这部算经是世界上最早的算学教材,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的学校中沿用多年,且是考核技术官吏的一部重要书籍。闻名中外的计算球体体积的“祖暅定律”就是李淳风注释《九章算术》时,介绍传播开的。

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李淳风根据近40年的观测、推算,认为傅仁均的《戊寅元历》漏洞百出,要求废除,另造新历,得到唐高宗的支持。他根据隋代天文学家刘焯的《皇极历》,并有所损益,借鉴其先进的计算方法完成新历,并很快应用,称作《麟德历》,并传入新罗(今朝鲜)。又经过长期观察树木被风吹动的状态,在其所著的《乙巳占》中,将风划分为八级,是世界上给风划等级最早的人。

无疾而终

咸亨元年(670年),李淳风卒。据唐代档案《甲库甲历》记载,李淳风为“溘逝”,唐高宗李治又颁“追复昭”,追复李淳风为“太史令”。

阅读更多关于: 唐朝的故事 李淳风的故事 道家的故事

    唐朝的故事

  • 唐朝乙巳占作者李淳风人物生平简介

    唐朝乙巳占作者李淳风人物生平简介

    李淳风(602-670年),道士,道号黄冠子,岐州雍县(今陕西宝鸡岐山县)人。唐代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精通天文、历算、阴阳、道家之说,是《推背图》的作者之一。
  • 唐代名称由来 唐朝名称原来是这样由来的

    唐代名称由来 唐朝名称原来是这样由来的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封李虎之子李昞为唐国公,后由李昞之子李渊继承爵位。在建国之后,以唐为国号。
  • 唐与高句丽的战争

    唐与高句丽的战争

    唐与高句丽的战争(韩语:고구려-당전쟁,高句丽-唐战争、韩语:여당전쟁,丽唐战争)是7世纪发生在高句丽和唐与新罗联军之间的战争。由于唐与新罗联军的长年征伐,加之高句丽内部发生纷
  • 唐灭东、西突厥之战

    唐灭东、西突厥之战

    唐灭东、西突厥之战(620年-657年),是7世纪唐朝初年时同突厥分裂后的两个汗国东突厥和西突厥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其中主要的战役和事件有五陇阪之战(624年)、泾阳之战和渭水之盟(626
  • 再论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 —— 如今了然识所在

    再论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 —— 如今了然识所在

    《李白与杜甫》, 不是一部纯粹的学术著作 , 而是一部以学术研究之名 , 自我反省、自我总结、愤时感世之作。郭沫若借李白与杜甫之躯 , 对自己进行了沉痛而严酷的解剖。对知
  • 论郭沫若的李杜研究

    论郭沫若的李杜研究

    郭沫若的一贯思想 :喜欢李白 , 不甚喜欢杜甫。《李白与杜甫》:性情、理智交融的产物 , 其学术价值 :1 .透过李白与杜甫的经历和遭遇 , 生动展现唐代社会在开元天宝 70年间由
  • 唐朝与南诏的战争

    唐朝与南诏的战争

    唐朝与南诏的战争,是8世纪、9世纪间唐朝和南诏进行的三次战争。
  • 晋阳起兵(太原起兵、太原起事)

    晋阳起兵(太原起兵、太原起事)

    晋阳起兵,又名太原起兵、太原起事,是隋朝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县,隋炀帝建有晋阳宫)留守、唐国公李渊在大业十三年(617年)起兵夺取长安,为次年建立唐朝奠定基础的事件。
  • 渭水之盟(渭水之辱)

    渭水之盟(渭水之辱)

    渭水之盟是玄武门之变之后唐太宗李世民与围攻长安的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的结盟,又称渭水之辱。
  • 自由的呼唤 积极的精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题探讨

    自由的呼唤 积极的精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题探讨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是高中语文教材。在《教学参考书》中对于这首诗一些诗句的评价不够完整。“逃避现实”、“思想消极”的说法不够客观 , 研究作品要从整体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