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百科之音)

西汉

时间:2020-01-26 19:06:21

西上古汉语IPA读音:/n̥ˤar-s/,前206年或前202年-9年、23-25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是汉朝的一部分。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建立政权,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在定陶县 (今属山东省)称帝,定都洛阳,国号为“汉”后都长安,项羽以“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封刘邦,以治所在汉中称“汉王”,称帝后遂以封国名为王朝名。又刘邦都城长安位于东汉时期都城洛阳之西,为加以区别,故史称“西汉”,有时又以都城与东汉时的都城洛阳的相对位置代称为“西京”。而西汉在东汉之前,因此历史上又称前者为“前汉”。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亦将西汉称呼为“先汉”。

800px-China_Han_Dynasty_1.jpg

棕色为前87年西汉疆域

西汉建立后,刘邦废秦苛法,实施无为而治。减轻赋税和徭役,释放部分奴婢,抑制富商,限制土地兼并,并且奖励开荒,使汉初经济得到恢复。文帝、景帝时继续重视农业,盐铁等手工业及商业也有发展。

西汉初期分封诸侯王,而后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最终导致在景帝时出现了“七国之乱”,平叛后诸侯王势力被削弱。

武帝时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货币,铸五铢钱,严禁私铸钱,铸铁业实行国家专营,实行均输法、平准法,朝廷财政收入大增。在这基础上,武帝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北方匈奴长期以来是汉朝主要边患,武帝发动了三次战役打击匈奴,使匈奴远徙漠北,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又在西北边地屯田,修长城,筑烽燧,并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中亚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欧亚大陆文化贸易的交流。武帝还采用儒生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授五经,使经学成为食禄的工具[4][6]。当时又建立藏书库,整理图籍,使文化得到发展。史学家司马迁写下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汉昭帝、汉宣帝、汉元帝时,西汉政权稳固,特别是平民天子汉宣帝与自己的贫贱之交许平君许家结为姻亲联盟,政治稳定,这个联盟一直延续到汉成帝孝成许皇后。汉成帝时汉成帝的舅舅、的后人王凤与许平君的堂弟、孝成许皇后的父亲许嘉并立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后来小许皇后失宠、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崛起,汉成帝没有男性后代,王凤、王莽逐渐控制了政权,王氏兄弟四人和侄王莽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汉哀帝时,王莽企图用“再受命”的办法来解决危机,结果失势。平帝时,王莽复起,通过一系列手段来为支持自己篡位夺权做准备。平帝病死,孺子刘婴立,王莽见有机可乘,于初始元年(公元9年)废孺子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亡[4]。西汉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少帝、昌邑王(废帝)刘贺等一些在位时间较短且为吕雉等人的傀儡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11代皇帝、12代君主(因为孺子婴没有当上皇帝,仅仅当了3年的皇太子)。也有把新朝灭亡后在长安重建汉室的更始帝算作西汉最后一位皇帝,但刘秀建立的东汉并不视其为汉朝皇帝,因此历史说法存在争议。

汉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内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居延海乃至外蒙古,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右北平和辽东半岛,西部至青海湖、河西四郡,新疆广大地区各政权臣服于汉朝。

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外贸易繁荣,耕地扩大,冶金和纺织技术先进,现在巩县铁生沟遗址发现的低温炒钢炉在世界冶金技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西汉是中华文化的高峰,通过丝绸之路和各国往来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的时代风貌。汉朝后夏族出现了新的自称“汉族”。

历史

秦末纷争与西汉建立

秦朝实施源自商鞅变法时的苛法和高赋税,使百姓对秦朝不满。随后陈胜、广的农民起义,各豪强和六国的旧贵族趁势割据地方,刘邦和项羽也加入其中。同时,在沛县任泗水亭长〈即掌管治安之小吏,泗水亭直属四川郡,其亭在沛县境内。〉的刘邦起义,途中遇到项梁,便征其麾下。

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攻入咸阳,秦帝子婴投降。项羽于12月攻入咸阳杀子婴,之后杀楚义帝,自封为“西楚霸王”号令全国,举办鸿门宴分封诸侯,他将灭秦的刘邦封在蜀地,刘邦定国号为汉,建立汉朝。不久,刘邦和项羽矛盾激化,楚汉战争爆发。由于刘邦知人善用,重用萧何、张良、陈平等谋士,启用将领韩信。在垓下之战中,打败项羽,项羽在乌江自刎,楚汉之战结束。

前202年,刘邦正式称帝,建国号汉。定都洛阳后,五月在咸阳地定都长安,西汉建立。

与民休息

西汉初年,由于连年战乱,经济凋敝,造成大量流民。汉初人口,与秦代相比大为减少,大城市人口尺剩下十分之二三。出现“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天子的骑乘找不到四只颜色相同的马,而将与相只能乘坐牛车)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刘邦遂采取“黄老治术”、“无为而治”的理念治理国家,目的在与民修养身息。

首先,在政治上采取“郡国制”,郡县和封国并存。皇帝分封侯国和王国,其中侯国只享有封地内的税收,无军事和行政权,并受郡的管辖,而王国则拥有独立的政治和军事权力。另外,在经济对内注意兴修水利,减免赋税,组织军队复员,军队官兵复员为民。招抚流亡,令战争期间流亡山泽不着户籍的人口,各归原籍,“复故爵田宅”。释放奴婢。诏令规定:因饥饿而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9]。这些举措恢复农业;对外则和亲匈奴,维持边区和平。

刘邦的这一系列整治措施维持几十年的和平,使汉朝国力得以恢复。但是引致一系列问题:对内的轻徭薄赋政策,令地方上一些豪强势力日大,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对外则匈奴背信弃义的寇掠边境日频,威胁边境。

在执行这些政策之余,刘邦也对在楚汉相争中有大功的异姓诸侯王起了猜忌之心。早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了打败项羽,曾分封韩信、英布、彭越等一些重要将领为王。汉初,被封的异姓王有七个。此外,还封了功臣萧何等一百四十多人为列侯。这些异姓王的存在,对中央集权是一个严重威胁[10]。韩信就是在这时候被萧何用计由吕后处死,随后彭越、英布等人也相继被铲除。异姓诸侯王所剩无几,取而代之的是刘姓诸侯王,陆续分封了九个刘姓子弟为王。刘邦在白马之盟时对众人说了一句话:“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其时封国的存在,对中央集权必然是个离心力。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诸王的势力日益膨胀,诸王掌握着封国内的征收赋税、任免官吏、铸造钱币等政治、经济大权。形成“尾大不掉”之势[10]。

前195年,刘邦在讨伐英布叛乱时受伤,不治身亡。

吕太后专权

刘邦死后,吕太后渐渐掌握朝政。继位的太子汉惠帝因受到吕后的刺激,不理政事。惠帝死后,吕太后连立两傀儡皇帝,并渐渐削弱刘氏宗室,并封诸吕为王,掌权长达八年。

吕后虽然在高层斗争中手段残酷,但是在国事和人事方面,沿用刘邦生前的既定方针和政策。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向良性发展。与此同时,吕后也开始进行恢复文化发展,她废除了秦始皇时制定的《挟书律》,允许民间学术团体存在并教授,允许和鼓励民间藏书,设立国家性质的图书机构,凡向官府献书者一律给予奖励。

汉初基本上沿用萧何所删定的《秦律》即《九章律》,虽然与秦律相比要改善许多,但是《九章律》仍然留下《秦律》中许多严苛的条款。吕后下令对这些条款进行再次厘定,废除许多条款,如族诛、连坐等条款都予以废除,同时还减轻大量刑罚的处罚标准。

吕后死后,周勃和陈平夺禁军权,斩杀吕产等人,才清除吕氏在朝中的势力。

文景之治

吕太后死后,由于诸吕掌握兵权,而功臣更不满吕氏专权,太尉周勃、丞相陈平施计夺取吕氏的兵权。由于汉高祖只余下两个儿子,朝臣以淮南王母家赵氏强横,代王母家薄家善良,故以吕太后所立的傀儡皇帝非惠帝亲生为由,迎立代王恒即帝位,是为汉文帝。

文帝时,提倡以农为本,多次发布诏令劝农,以发展农业经济。公元前167年七月,文帝下诏“除田之租税”;公元前156年六月,景帝“令田半租”,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的定制。文景时又减少地方的徭役、卫卒,停止郡国岁贡,开放山泽禁苑给贫民耕种;并颁布了赈贷鳏寡孤独的法令。这些措施的施行,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粮价也大大降低,“谷至石数十钱”。

后来即位的景帝,也持续此种政策,同时还“惩恶亡秦之政,伦议务在宽厚”。施行“约法省禁”的政策,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妻孥连坐法、断残肢体的肉刑等,并减轻笞刑。所以这个时期,许多官吏断狱从轻,不求细苛,以至有“刑轻于它时而犯法者寡”、“断狱数百,几致刑措”之说。这和秦时“断狱岁以千万数”的惨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文景时期的“与民休息”政策,恢复了经济,社会民生得到改善,因此历史上将此时期称为“文景之治”。文景二帝都是黄老思想的推崇者,主张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在此期间,汉朝国力得到增强。

只是,景帝在位期间,听取晁错的意见,进行削藩,开始削夺王国的一部分土地,划归中央直接管辖。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操之过急,吴楚等七国遂于公元前154年(景帝前元三年)举兵叛乱。 吴王刘濞是这次叛乱的主谋,他联合了胶西王、楚王、赵王、济南王、菑川王及胶东王,借口“请诛晁错,以清君侧”,共同起兵。景帝派周勃的儿子太尉周亚夫等率大军前去迎击,同时又杀晁错。但刘濞继续进攻,于是景帝决心讨平叛乱。 周亚夫率领大军迎击吴楚七国叛军。下邑(安徽砀山东)一战,“吴大败,士卒多饥死叛散”。七国之乱的平定,使诸侯王势力受到致命的打击。朝廷设法剥夺各个诸侯王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步入盛世

汉武帝

汉武帝

汉武帝在位时期是西汉全盛时期。景帝死后,太子刘彻即位,即汉武帝,一上台便改“无为而治”的治国策略,对内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皇权的措施, 继续打击诸侯国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每个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封国越分越小,势力大为削弱。后来,又作左官之律和设附益之法。“左官律”规定,凡在诸侯王国任官者,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并不得进入中央任职。以此限制诸侯王网罗人才。“附益法”严禁封国的官吏与诸侯王串通一气,结党营私,以达到孤立诸侯王的目的。

公元前112年(元鼎五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夺爵、削地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至此,王、侯二等封爵制度虽然还存在,但所封王、侯只能“衣食租税”,不得过问封国的政事,封土而不治民。通过这些措施,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局面。

在打击诸侯的同时,汉武帝还在中央提高皇权,采取了限制丞相权力的措施。他亲自过问一切政务,令九卿不通过丞相直接向他奏事。与此同时,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汉武帝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这样,在朝官中有了“中朝”和“外朝”之分。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的“中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逐渐成为执行一般政务的机关了。中外朝的形成,显示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对外则派卫青、霍去病等对外十一次攻打匈奴,期间一度把匈奴驱逐至漠北地区、打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召开“盐铁会议”,其后将制盐、制铁和酿酒的事业收为国有。但武帝对外战争的代价是很大的,在武帝十一次打击匈奴后继续对匈奴攻伐,令匈奴边患复燃。

武帝中后期官府的税收再次增加,同时武帝将刑罚再次加严,武帝后期因此发生了大规模的流民起义;开销甚大,因此创立“均输官”、“平准官”,与民争利。另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成为了中国固有的文化潮流,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自从汉武帝确定“独尊儒术”以后,儒学成了历朝历代的官学思想。

武帝晚年,由于连年的战争,再加上汉武帝本人好大喜功,十分铺张浪费,人口大量减少,财政处于崩溃边缘。辛德勇认为,轮台诏不是罪己诏,关于汉武帝罪己是资治通鉴的虚构。汉武帝死后并未改变西汉对外战争的基本国策。而田余庆认为汉武帝晚期改弦易辙。

昭宣中兴

武帝末年,由于长时期的兴师暴众和严刑峻法,民众起义不断。汉武帝不得不下轮台罪己之诏,表示要发展生产,与民休息。武帝死后,由年仅八岁的汉昭帝即位,霍光辅政,政策完全秉承武帝晚年的政策,国力进一步恢复,财政进一步好转,社会得到恢复。昭帝极为聪明,惜21岁即病死。死后,荒唐的刘贺被废,由汉宣帝即位。

宣帝来自民间,是西汉第二位平民皇帝。宣帝性格与其祖父卫太子刘据很不相同,而与曾祖父汉武帝极为相似。年轻时受到良好的儒家诗书礼乐教育,但为人却极喜斗鸡走狗、游侠,遍游三辅之地,因此对民间的疾苦和社会弊病有极清醒认识。

宣帝上台初期,霍光操控国政,政策一如从前。霍光去世,汉宣帝开始真正主政,秉持“王霸之道杂之”的政治策略。他一方面沿续霍光时期的政策,继续减轻各种税赋和民众的负担,即所谓的“王道”;同时厉行法家政策,整顿吏治,即所谓的“霸道”。

宣帝位期间,匈奴也表示了臣服的意愿,甘露三年(前51年)呼韩邪单于以臣子的身份见宣帝,汉朝与匈奴的百年大战,终告落幕。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把西域三十六国正式纳入汉朝的疆域。

宣帝和先前的昭帝御宇期间,采取了轻徭薄赋、重视吏治、平理刑狱等政策和措施。使西汉又稳定下来。被称为昭宣中兴或昭宣之治。

走向衰落

西汉后期,赋役和土地兼并严重,造成自耕农破产,公元前107年,关东出现流民200万,无户籍者40万。汉宣帝时,因天灾人祸,流民更多,使西汉王朝出现危机。

汉宣帝于43岁时病殂,汉元帝即位。元帝即位以后,一反汉宣帝时期的政策,大力推行儒家空阔不切实际的政策,致使土地兼并之风盛行,吏治也开始败坏,中央集权逐渐削弱。汉元帝时期关东十一个郡国闹水灾,人民相食,汉元帝却只知打猎取乐,“驰骋干戈,纵恣于野”。

汉成帝时汉成帝的舅舅、舜的后人王凤与许平君的堂弟、孝成许皇后的父亲许嘉并立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后来小许皇后失宠、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崛起,汉成帝没有男性后代,舜的后代王凤、王莽逐渐控制了政权。王氏的权力愈来愈大,自王太后的亲戚王凤以来,全由王氏子侄出任大司马大将军,王氏在朝廷的势力日渐巩固。王氏得势,更“争为奢侈。赂遗珍宝,四面而至”;“狗马驰逐,大治第室”。其他公卿、近臣,也都奢侈淫逸,醉生梦死。

铁官徒起义

汉在弘农等郡设立铁官,利用刑徒冶铸铁器,在残酷的奴役下,阳朔三年(前22年),颍川(今河南州)铁官徒申屠圣等人发动起义,申屠圣自称将军,夺取武器,杀死官吏,历经九郡;永始三年(前14年),山阳(今山东金乡)铁官徒苏令等人发动起义,夺取武器,杀死官吏,历经十九郡国,沿途释放囚徒,杀死汉东郡太守和汝南都尉。最后被汉军镇压下失败。

败于哀平

公元前9年(绥和元年),王莽继任大司马大将军。汉成帝崩后,成帝皇后赵飞燕联同太子合力排挤王氏。太子即位是为汉哀帝。把哀帝祖母傅太后及生母丁太后入主宫禁。大司马王莽见大势已去,向太皇太后王政君建议暂时退让,结果王莽辞官回到新野新乡封国。

公元前1年(元寿二年)汉哀帝死,王氏权力再冒起,王莽复任大司马,并录尚书事,操纵了汉政权。此时,王莽以君子之姿逐渐干预朝政。

一方面王莽排斥异己,另一方面采取了笼络人心的措施:如封汉宗室和功臣的后裔,对于退休的高级官员,终身食原俸的三分之一,扩充太学,增加博士和太学生名额等等。从而取得了一部分王侯、士大夫及士人的拥护。 与此同时,王莽也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如公元2年(元始二年),郡国发生灾害时,他献田三十顷、钱百万,以分配给贫民。王莽又在长安城中建住宅二百区,让贫民居住。这些措施得到了好评。如因王莽不受新野田而上书颂其功德者竟达487000人,各地方官吏也不断向王莽献祥瑞,这样王莽实际上控制了汉朝政权。

最后,王莽弑汉平帝,废孺子,于公元9年1月10日自立为帝,篡汉为新,建立214年的西汉王朝结束。

更始政权

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弑王莽,立汉室刘玄为皇帝,改元更始,是为玄汉。但汉更始帝随即荒政,全国随即混乱,最终公元25年被赤眉军再次攻陷,汉更始帝被杀,长安宫室从此荒废于战火。

    西汉的故事

  • 浑邪王降汉的历史故事

    浑邪王降汉的历史故事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秋季,匈奴浑邪王带领人马投靠汉朝。浑邪王为何会投靠汉朝呢?事情还要从汉朝与匈奴的战争说起。
  • 还定三秦之战(三秦战役)

    还定三秦之战(三秦战役)

    三秦战役,为刘邦所指挥的汉军铲除秦朝灭亡后三秦势力之会战总称。三秦,原指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位被项羽封在关中地区为王的秦朝降将。
  • 西汉初年的八个异姓王,只有长沙王吴芮善终了

    西汉初年的八个异姓王,只有长沙王吴芮善终了

    刘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在刘邦的打拼的过程中,一共分封八个异姓王。他们分别是: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韩王韩信、长沙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最后一个是燕王卢